第26章:熟悉的长龙
第26章:熟悉的长龙 (第1/2页)清晨六点的乐群公交站场,雾气还没散尽,宇通H18庞大的车身在晨光里泛着银黄相间的光泽。阿黄把红米手表5贴近调度室的读卡器,“嘀”的一声签到成功后,转身拍了拍这台18米铰接公交的侧窗——离开202路五天,再摸到熟悉的方向盘,指腹下的皮革纹理都带着亲切感。
“别跟车较劲了,芙宁娜都把票箱搬上车了。”调度员老李抱着保温杯路过,笑着打趣,“T01A线的金龙客车是先进,但论感情,还得是你这台‘独苗’H18吧?”
阿黄摸着方向盘上的磨损痕迹笑了:“那是,这台车的转向助力我都摸透了,打多少角度过沙溪桥的弯最顺,闭着眼都知道。”他发动车辆,柴油与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启动时的低吼声像老友的招呼,仪表盘上的电量和油量指针同时跳动,熟悉得让人心安。
芙宁娜正蹲在车厢中部核对票价表,听到引擎声直起身:“阿黄,你看我把分段价目表重新贴了,用荧光笔标了重点,乘客一眼就能看清。”车门旁的新版价目表上,“市中医院-沙溪路口1.5元”“-横栏镇政府3元”“-海洲健身广场5.5元”的字样格外醒目,旁边还画了个简笔画的计算器。
“比之前清楚多了。”阿黄探头看了眼,忽然发现芙宁娜制服口袋里露出半截蓝色丝带,“这不是T01A线的纪念徽章吗?还带着呢。”
“留个纪念嘛,”芙宁娜把徽章别在票箱上,“不过还是喜欢202路的报站器,声音比那边的柔和。”她按下黑色报站器的测试键,清亮的女声在车厢里响起:“车辆即将发车,请乘客们有序上车。”
六点十五分,宇通H18缓缓驶出乐群站场,朝着首站市中医院进发。路过中山汽车总站时,阿黄透过车窗看到站台上熟悉的身影,猛按了两声喇叭——王萱、刻晴和神里绫华正举着相机朝他们挥手。
“果然等我们呢!”芙宁娜赶紧按下开门键。三人上车时,王萱举着相机连拍了好几张:“就知道你们今天回202路,特意赶早班来接风。”刻晴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这是神里绫华做的樱花糕,给你们当早饭。”
神里绫华笑着把糕点递给芙宁娜:“还是觉得202路亲切,T01A线太快了,来不及看风景。”她刷了中山通卡,读卡器报出“1.5元”——今天她们打算坐到沙溪路口,去尝尝那里新开的杏仁饼店。
车辆驶入市中医院站,早高峰的乘客陆续上车。一位牵着小孩的妈妈刚踏上车门就问:“师傅,到横栏花木市场多少钱?这孩子刚过1.2米,要票吗?”
芙宁娜弯腰比了比孩子的身高:“差一厘米呢,免票。您到横栏镇政府站下车,3元钱,刷中山通1.5元更划算。”她接过纸币,递上一张浅蓝色车票,报站器同步响起:“市中医院站发车,下一站,星晨广场。”
阿黄转动方向盘,宇通H18像条灵活的长龙拐过路口,铰接处的红色防护带随着转向轻轻摆动。王萱忽然指着窗外:“你们看,烟洲牌坊的三角梅开得比上周更艳了!”晨雾里,紫红色的花瓣沾着露水,把骑楼老街染得像幅水彩画。
“上周跑T01A线时还惦记着呢。”阿黄透过后视镜笑,“这站的陈伯今天没来?往常他总坐头班车去沙溪买茶。”话音刚落,就见白发苍苍的陈伯拄着拐杖站在站台,芙宁娜赶紧按了开门键。
“阿黄回来啦!”陈伯上车就往投币箱塞钱,“这几天坐别的车总觉得不对劲,还是你这台长车稳当。”他摸出中山通刷卡,听到“0.75元”的提示音,满意地点头,“去沙溪路口1.5元,半价7毛5,没错没错。”
这次,阿黄播放了一首《黄昏海岸线》轻快的音乐伴随着车辆行驶,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
芙宁娜给陈伯找了个靠窗的位置,递过温水:“您上周托我问的沙溪茶铺营业时间,我记在这张纸上了。”陈伯接过纸条,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这姑娘,比我孙女还细心。”
车辆驶过西区医院站,路边的早餐摊飘来肠粉香气。刻晴忽然指着仪表盘:“阿黄,这台车的混动系统和T01A线的纯电动,驾驶起来区别大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