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职场,信任危机
第2章 初入职场,信任危机 (第2/2页)苏蘅望着窗外的夜色,远处写字楼的霓虹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光斑。
她想起导师说过的话:“每个哭闹的孩子,都是在用最笨拙的方式说‘我需要你’。”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笨拙”翻译成能被理解的语言。
床头柜上的恐龙玩具在月光下投出小小的影子,像个站岗的小战士。
苏蘅摸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小杰的分离焦虑触发点:母亲情绪急躁/提及‘生气’‘不要你了’等关键词;潜在需求:通过激烈行为确认母爱稳定性。解决方案方向:依恋理论中的‘安全基地’建立,设计亲子专属互动仪式。”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得书页沙沙作响。
苏蘅合上书页时,瞥见《发展心理学》里夹着的便签,上面是导师的批注:“观察是改变的开始。”
今晚的月亮很圆,照得小杰脸上的泪痕像撒了把细盐。
苏蘅轻轻替他掖好被角,目光落在他攥着自己衣角的小手上——那姿势,像抓住了什么珍贵的安全绳。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漫进客厅时,苏蘅正蹲在地板上整理小杰散落的拼图。
王女士端着两杯豆浆从厨房出来,杯壁上的水珠在她指缝间洇出淡湿的痕迹——这是她今天第三次看表了,秒针刚跳过七点十五分。
“苏老师,“王女士把豆浆放在茶几上,杯底与玻璃台面碰出轻响,“昨晚你说的那个...睡前仪式,具体要怎么做?“她的指甲无意识抠着杯沿,珊瑚绒睡衣的领口还沾着小杰的草莓果酱,“我怕自己记不全。“
苏蘅放下手里的三角龙拼图块,从帆布包里抽出个墨绿色笔记本——封皮上用荧光笔标着“儿童行为干预方案“。
她翻到画满时间轴的那页,指给王女士看:“首先是固定时间,从八点四十开始准备,比昨天提前十分钟。“她的指尖划过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步骤,“洗漱时我们玩'小牙刷开火车'游戏,刷左边牙齿是上坡,右边是下坡;读绘本选《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魔法亲亲》,你要像大兔子那样,每次都说'妈妈的爱比你多一倍';最后是'晚安魔法'——“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枚银色的小月亮胸针,“你把这个别在小杰睡衣上,告诉他这是妈妈留在他身边的小月亮,想妈妈的时候就摸一摸。“
王女士的手指轻轻碰了碰胸针,金属凉意透过指腹传来:“这是...你买的?“
“在夜市挑的,才八块钱。“苏蘅笑了笑,“重点不是物件,是仪式带来的稳定感。
依恋理论里说,重复的、可预期的互动能帮孩子建立'妈妈永远会回来'的安全感。“她想起昨晚小杰攥着自己衣角入睡的模样,声音软了些,“他需要个具体的'爱的锚点'。“
王女士低头盯着胸针,睫毛忽闪了两下。
她突然抓起茶几上的手机,快速翻到备忘录:“你再说一遍步骤,我记下来。“笔尖在屏幕上戳得飞快,“八点四十洗漱游戏,八点五十绘本共读,九点魔法胸针...对了,周末我不加班的话,能不能把仪式提前到八点?“
“完全可以。“苏蘅看着王女士发亮的眼睛,心里浮起丝暖意——这个总把疲惫写在脸上的母亲,此刻像株晒到太阳的绿萝,正悄悄舒展枝叶。
三天后的傍晚,苏蘅刚推开1802的门,就听见客厅传来脆生生的童音:“妈妈妈妈!
八点四十到啦!“小杰穿着印满星星的睡衣,正拽着王女士的裤脚往洗漱间跑,手腕上的淤青已经淡成浅粉。
王女士的嘴角翘得老高,手里还攥着那本破了书脊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苏阿姨快看!“小杰踮着脚把胸针举到她面前,银色月亮在暖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妈妈说这是魔法,我摸三下它就会给妈妈打电话!“
“那苏阿姨要考考小杰了,“苏蘅蹲下来与他平视,“昨天魔法胸针有没有保护你?“
“有!“小杰用力点头,发顶的呆毛跟着晃,“我半夜醒了,摸了摸小月亮,就又睡着了。
妈妈早上还亲我脸,说我是勇敢的小恐龙!“他扑进王女士怀里,小胳膊圈住她脖子,“妈妈今天陪我读了两遍绘本,大兔子跳得比昨天更高!“
王女士的眼眶慢慢红了。
她低头蹭了蹭小杰的发顶,声音发颤:“他昨天自己收拾了所有玩具,说'要给小月亮腾地方'。“她抬头看向苏蘅时,眼里有细碎的光在跳,“以前我总觉得...当妈是天生就会的事。
现在才知道,原来也需要学习。“
当天晚上,金管家公司的后台系统跳出条5星好评。
李薇正抱着杯凉掉的咖啡核对保姆排班表,手机突然震得差点脱手。
她眯眼凑近屏幕,客户评价栏里的字刺得她眉心一跳:“苏蘅老师用专业方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远超预期!
强烈推荐!“
“王女士?“李薇翻出客户档案,手指在“育儿困难户“的备注上顿了顿。
上回那个保姆干了三天就哭着说“这孩子是小恶魔“,现在倒好,好评里连“老师“都用上了。
她抓起座机拨给王女士,接通时背景音里还响着小杰的笑声:“真不是客套?
您说她用什么...依恋理论?“
“李经理,“王女士的声音里带着笑,“昨天小杰主动跟我说'妈妈上班我不闹,因为小月亮在陪我'。“电话那头传来轻轻的抽鼻子声,“我做了四年单亲妈妈,第一次觉得...当妈没那么孤单。“
李薇挂了电话,盯着苏蘅的入职资料看了很久。
照片里的姑娘穿着硕士服,笑容清浅却坚定。
她伸手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把苏蘅的名字从“观察名单“划到了“重点培养“——看来那个总被质疑“学历过剩“的姑娘,真把书本读进了生活里。
深夜,苏蘅蜷在员工宿舍的小床上,翻看着王女士发来的视频。
画面里小杰举着胸针冲镜头笑:“苏阿姨你看!
小月亮今天陪我去幼儿园了!“她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备忘录里新增了条记录:“睡前仪式实施三天,小杰入睡时间稳定在九点十五分,分离焦虑行为(哭闹/摔玩具)减少70%。
下一步计划:引导王女士在工作日增加15分钟专属亲子时间,强化安全基地。“
窗外的霓虹灯透过纱窗落在她脸上,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李薇的消息弹出来:“明天上午十点,有位周先生想了解高端家政服务,点名要见你。“
苏蘅盯着屏幕,心跳突然快了半拍。
她摸出枕头下的《发展心理学》,书脊间夹着的便签上,导师的批注在月光下泛着暖黄:“当知识扎根于生活,每个平凡的岗位都能成为改变的起点。“
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周先生的备注在黑暗里发着微光——那是个她从未接触过的名字,却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正悄悄搅起未来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