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秘档疑云
第六章 秘档疑云 (第1/2页)程雪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三天了,从贵州回来后,那对玉簪的影像仍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教授,检测结果出来了。"小李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文件夹,"那枚松叶上的字迹...不是现代技术能做出来的。"
程雪接过报告,显微照片显示那些细如发丝的字迹竟然是由叶脉本身的细胞排列形成的。这完全违背了植物学常识。
"就像叶脉自己生长时'记住'了这些字..."小李声音发颤,"还有更奇怪的——"他翻开下一页,"碳十四检测显示,这片松叶的树龄不超过三年,但叶脉结构却有三百年的老化特征。"
程雪后背窜起一阵寒意。她想起陈圆圆消失前说的话:"它只能照见人心..."
实验室电话突然响起。前台通知她有访客——国家文物局的杨副局长。
"现在?"程雪皱眉。这次田野调查并未报备,文物局怎会...
她匆忙收拾资料,却见办公室门已被推开。进来的不仅是杨局,还有两名穿制服的安全部门人员。
"程教授,请跟我们走一趟。"杨局表情严肃,"关于你在贵州的违规考古活动。"
程雪刚要解释,安全人员已上前一步:"您的同事林教授已经在接受询问。请配合调查。"
黑色轿车驶入一栋没有标识的大楼。程雪被带入一间会议室,长桌对面坐着五位神情肃穆的官员。最年长的那位面前摊开的正是她从贵州带回的调研笔记。
"程教授,"老者推了推眼镜,"你知道'关宁密档'吗?"
程雪一怔。这是明史研究中最神秘的未解之谜——相传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有一批绝密档案,记载着足以改变明清战争结局的机密。
"学界普遍认为那只是传说..."
"不是传说。"老者示意助手播放投影。屏幕上出现一份泛黄的古籍照片,上面盖着关宁军的雄鹰印鉴。"这是我们在台湾故宫最新发现的《吴氏秘录》残页,明确记载吴三桂曾将一件'可窥天机'的神器交由陈圆圆保管。"
程雪心跳加速。这与陈圆圆幽魂的说法完全吻合!
"你们在贵州找到的两支玉簪,"老者继续道,"正是开启神器封印的钥匙。现在,它们在哪?"
"留在陈圆圆墓前了。"程雪如实回答。
会议室里一阵骚动。几位官员交换眼色,老者叹了口气:"程教授,恐怕你得再去一趟贵州。"
"为什么?"
"因为,"安全部门的人插话,"今早卫星图像显示,马家寨后山出现异常地磁活动。而两小时前,我们失去了与驻寨观察员的联系。"
投影切换到卫星照片。程雪倒吸一口冷气——陈圆圆墓地所在位置,赫然出现了一个规则的六边形光斑,与那天"血魂之门"的光幕形状一模一样!
"还有件事你应该知道。"老者示意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一群民国学者站在马家寨前,手中捧着个青铜匣子。程雪突然认出其中一人——
"林教授的祖父?!"
"没错。1923年,林家曾组织探险队寻找过关宁密档。"老者目光锐利,"奇怪的是,所有队员回来后三年内都离奇死亡,只有林家长子——也就是你同事的父亲——幸存,但终身瘫痪。"
程雪想起林教授被附身时说的话,一个可怕的猜想浮上心头:"难道...接触过密档的人都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