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教学反思》(二)
第40章《教学反思》(二) (第1/2页)匆匆洗完澡出来,林小丽已经揭下面膜,正坐在床上,表情有些严肃:“诗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跟武老师有关?我看他回来时脸色也差得要命,跟丢了魂似的。”
黄诗娴擦头发的手一顿,心脏猛地一跳。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坐到床边,拿起吹风机,嗡嗡的噪声暂时隔绝了林小丽探究的视线。“……真的就是活动太累,又有点着凉。武老师……他可能压力太大了,你知道的,他一直很拼。”她的解释苍白无力。
林小丽显然不信,但看她一副拒绝沟通的样子,叹了口气:“唉,行吧,你不愿意说就算了。不过诗娴,有什么事别一个人扛着,还有我和松珍呢!‘国际厨房’可不是白叫的,咱们是一伙儿的!”她拍了拍黄诗娴的肩膀,试图传递一些安慰。
听到“国际厨房”四个字,黄诗娴的眼眶又是一热。是啊,她不是一个人。可是现在……她只能含糊地“嗯”了一声,低头摆弄着吹风机,掩饰自己翻涌的情绪。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新信息。发件人:武修文。
内容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却像带着千钧之力,重重砸在她心上:
【明天七点,办公室。整理材料】
没有称呼,没有语气词,每一个字都透着沉重和不容置疑。
黄诗娴盯着那行字,指尖冰凉。她知道,对他来说,此刻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是多余的。他需要的是并肩作战的行动力。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
【好。我准时到】
发送成功。她关掉手机,紧紧握在掌心,仿佛握住了一份无声的契约。
这一夜,注定无眠。
黄诗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窗外的月光冷冷清清地洒在地板上。她听着林小丽均匀的呼吸声,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反复回放着沙滩上发现举报信的惊悚瞬间、武修文惨白的脸、教育局那条冰冷的短信……还有他最后强行挺直的背影。担忧、恐惧、愤怒,还有一股莫名的心疼,交织在一起,啃噬着她的神经。挎包就放在床头柜上,像一个沉默的深渊,散发着不祥的气息。她几次想爬起来偷偷看看信的内容,又硬生生忍住。不能看。至少现在不能。看了只会更乱。她必须强迫自己冷静,想想明天该怎么帮他整理那些“原始记录”,怎么帮他准备那份该死的“个人情况说明”……她强迫自己把思绪拉回现实,一遍遍在心里梳理明天要准备的文件清单:签到表、活动照片备份、安全预案、学生分组名单、活动总结初稿……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对方攻击的破绽,必须滴水不漏。
隔壁房间。
武修文同样深陷在无眠的深渊。狭小的宿舍里没有开灯,只有手机屏幕幽暗的光映着他毫无睡意的脸。他没有看任何东西,只是盯着天花板。举报信上那些臆想出来的污言秽语、教育局干部王同志冰冷审视的目光、网络上可能已经出现的“人渣教师”的标签……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神经。愤怒像岩浆一样在胸腔里奔突,却又被巨大的无力感死死压住。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突突跳动的声音。
“跌倒了再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沙子,继续往前走……”篝火旁自己对孩子们说的话,此刻像尖锐的讽刺,回荡在耳边。他自嘲地扯了扯嘴角。这一次,跌倒的代价,可能是粉身碎骨,永无翻身之日。他能爬起来吗?他有资格教孩子们“心”的分量吗?
一股深沉的绝望几乎要将他吞没。他猛地坐起身,黑暗中摸索着点燃了一支烟。猩红的火点在黑暗中明灭,辛辣的烟雾吸入肺腑,带来短暂的麻痹。不!不能就这么认输!就算前面是万丈深渊,他也要睁着眼睛跳下去!为了那些篝火旁信任他的眼睛,为了……那个在冰冷海水里死死攥着“证据”、用单薄身体挡在他前面的身影。
黄诗娴……她明天还要陪他去那个龙潭虎穴……是他把她也拖进了这场风暴。愧疚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他烦躁地掐灭了烟,站起身,走到书桌前,啪的一声打开了台灯。
刺眼的白光瞬间驱散了黑暗,也让他混乱的思绪有了一丝短暂的清明。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教育局要“原始记录”,要“情况说明”。那就给他们!但在此之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的学生,他的课堂,是他立足的根本,是他此刻唯一能抓住的浮木。他不能因为外界的狂风暴雨,就放弃了对船本身的修缮。尤其是……他刚刚开始尝试的“错题银行”。
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本学生的“错题银行”记录本。这是他在海田小学站稳脚跟、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石之一。白天活动前,他还布置了收集任务。现在,这些本子,成了他此刻唯一能投入、能暂时忘却恐惧的精神避难所。
他坐下来,深吸一口气,努力将那些狰狞的画面从脑海中驱逐出去。手指因为用力过度还有些微的颤抖,他用力握了握拳,强行让自己稳定下来。拿起最上面一本封面上画着卡通火箭的本子——这是六一班数学课代表小浩的。
翻开本子,里面是少年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近期练习和测验中的错题。武修文的目光专注地落在那些被红笔圈出的题目上,一行行扫过,强迫自己进入分析的状态。计算错误:125÷5=25,写成了20;概念混淆: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记混,导致套用错误;审题失误:一道要求“估算”的题目,却进行了精确计算,浪费了时间还容易出错……
一本,又一本。他像一个在废墟中寻找珍宝的矿工,耐心地梳理、归纳。渐渐地,那些具体的错误类型、那些学生困惑的痕迹,占据了他的思维。愤怒和恐惧被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暂时压制。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他紧蹙的眉头和不断记录着关键词的指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