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老猴子授业,机关道的第一封图纸
第12章 老猴子授业,机关道的第一封图纸 (第1/2页)深入山中时,夜幕降临,一弯冰轮高悬于空,洒落清辉,映照得黄花溪波光粼粼。
侯凌甩竿一挥,银亮水面荡开层层涟漪,水圈扩散至岸边,灌丛中的虫都停止了鸣叫。
“小舒子,有些事情没和你说过,老猴子我出身青竹苑,年轻时惹过事,害死了门人,后来寻仇无果,所以才躲在这偏僻小山村之内···”
韩舒反问道:“逃避吗?”
“算是。”
几十年临溪垂钓,没换来半点舒心坦然,侯凌直到现在,还在为过去的事所累。
“老猴爷凡事不与人争执,也是因为过去的事?”韩舒明知故问道。
“十里八村都说我窝囊,我心里清楚。当年在迎鹤楼,一群小混混争强斗狠,我也是其中的混蛋之一,现在这都是自找的,该。”
侯凌凝视漂浮不定的鱼漂,浑浊苍目中看不见半点神色。
“小舒子,日后你若是踏足江湖,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可以为了情,可以为了义,但就是不能为了置一时之气。”
韩舒沉默片刻,过会儿才拱手作揖,小声回道:“知道了。”
“好···”侯凌继续说道,“老猴子没什么本事,手段低下,品性德行都不配为人师。我余下的话,你就当一个孤僻怪老头的自言自语,听听便是。”
韩舒一愣,“老猴爷这是为何?”
“酒,醒了。”
韩舒得知侯爷有授业之意,恭敬摆开架势,刚想弯腰鞠躬致礼,一双老手稳稳托住了他的双臂。
“不要多礼,我不是你师父,也不配。你就当我觉得钓鱼枯燥,想拉个人聊聊天。”
“那好。”韩舒知道侯凌的心结,却也不矫情,干干脆脆应了下来。
侯凌出身青竹苑,青竹苑成于魏晋之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算不得大派。
门人所修行的手段,全都来自“竹林七贤”的所参所悟,比如侯凌的“五斗解酲”,便源自于“七贤”当中的酒仙——沛国刘伶。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而门内最为精深的“达玄掌”,则出自竹林七贤对黄老之学的理解。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其意为:古时得道之人行事,玄妙不可言,通达不可测,幽深而难以认知。
所以“达玄掌”无法预判,看清楚了出手,也极难完全接住,有种“王八拳”和“薛定谔”的意味。
不过竹林七贤的洒脱,其中多少掺杂了乱世中被迫无奈的逍遥自在,有命运被裹挟、不如大醉一场的消极,功法手段中都暗含了一定的缺陷。
青竹苑的门长,在与“大盈仙人”左若童切磋之后,也曾言说“达玄掌”在真正的高人面前不值一提。
不过韩舒也能理解,手段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改的。
只有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才能有能力去改良功法,像老孟把驭兽师发展成生物师,李慕玄将杂耍把戏“倒转八方”玩成独一派的“人磁”···
余下的大多数人,能守成持旧,别让本事失传已经很难得了。
“这些东西你愿意用就用,不乐意也无所谓,按你爷爷说的,他教不了的,大多还是性命的修行。”
侯凌说完门内传承,渐渐将话题拉向正轨。
道门的“性命双修”,当今几大门派当中,当属全真最为精通,青竹苑仅是因为门派祖师喜好黄老之说,故对道家修行法有一定的理解。
侯凌年少时,只觉得那些修心的功夫枯燥乏味,没习得半点君子风度,倘若迎鹤楼时心性平和,或许就没有日后一系列的惨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