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发布会上的冲锋号(求月票!)
第101章 发布会上的冲锋号(求月票!) (第1/2页)“喂,嘉辉,在不在啊?老同学来看你了。”
梁嘉辉听到熟悉的声音,从他刚开业的《LaBouche》杂志小门店里走出来,见是刘德骅和徐泾江,笑了笑道:“你们两怎么来了。”
这三人都是TVB第10期艺员训练班的学员,上个月结业时梁嘉辉因为拒绝签署TVB提出来的8年长约过后,自诩吃不上演员这碗饭了,于是利用大学所学的专业,开了一家少女时装杂志。
目前这家杂志就他一个人,但是想将一期杂志从想法到出版,中间还需要经历采访、摄影、编辑、拉广告、印刷等多个步骤。
这些环节看似复杂,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简单。
梁嘉辉现在就感觉自己离开TVB后,立马就开了这家《LaBouche》是有点草率的,如果不是前期的投入已经有了不小的沉默成本,他现在势必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刘德骅和徐泾江不知道梁嘉辉的想法,他们只看到了昔日的同学,转眼间真的把杂志开了起来,还挺惊讶和佩服的。
“可以啊嘉辉,不愧是大学生,离开TVB还能自己当老板,我们就不行了,要学历没学历,要家世没家世,除了出道当明星搏个未来,就只能进工厂卖苦力喽。”
“我这算什么老板,顶多就是个创业仔,其实你们选择出道也挺好的,说不定哪天机会来了就红了呢,等到那一天,我上门采访你们,别说不认识我啊。”
“哈哈,好说好说……”
话很少的徐泾江注意到梁嘉辉背后背着摄像机,这时冷不丁问了一句:“嘉辉,你要出门吗?”
“对。”梁嘉辉也没隐瞒,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道:“今天左派那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还将海外版权卖了673.5万美元的电影举行媒体发布会,我也打算去凑凑热闹,看看能不能找点素材,毕竟我这杂志开业到现在,还没正式开张呢,继续下去,下个月的水电费我都要交不起了。”
“你要去左派啊?”刘德骅和徐泾江作为TVB的艺人,对于左派两个字还是比较敏感的。
“对啊,你们要不要一起?”
“说实话,有点想去,但是万一被公司知道了,我担心会挨骂。”
“想去就去呗,你们自己不说,公司怎么知道?而且就算知道了,你们也只是去凑个热闹,怕什么。”
听了梁嘉辉这话,刘德骅和徐泾江对视一眼,互相问道:
“怎么说,去不去?”
“你去我就去。”
“那就走呗。”
三人根据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没多久也就来到了左派为《调音师》举行电影媒体发布会的会场。
“哟,好像人还不少呢。”
他们来的时候,距离发布会公布的开始时间只剩下最后半个小时了,然后发现会场的位置已经坐了七七八八。
少说应该也有一两百人了。
三人都被这阵仗给震撼了一下。
似乎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左派举行的电影发布会,不应该有这种影响力才对啊。
“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被《调音师》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的耀眼光环给吸引过来的。”梁嘉辉带着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后,合理的猜测了一下。
事实也确如梁嘉辉猜测的一样。
纵然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这个名誉在香港不一定好使,但是673.5万美元的噱头还是挺唬人的。
所以很多人其实都是怀着好奇的心前来凑热闹的。
当然既然是电影媒体发布会,来的记者自然也不少,除了他们左派和请的中立派记者之外,现场其实还来了不少不请自来的右派记者。
这些右派记者还会把目光盯在那些前来的嘉宾身上,比如张国榕一出来,他们就围了上来。
“Leslie,你为什么会出现在左派电影的媒体发布会上呢?”
“我来看个热闹不行吗?难道我出现在这里,还要向你们报备?”张国榕虽然在来之前就做好了会被记者认出来的准备,但是右派记者上来的质问,还是让他很不爽,所以直接怼了回去。
这名右派记者被怼懵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想给张国榕挖坑的时候,对方已经走向了前排。
“那个好像是张国榕吧?”刘德骅转身对两人问道。
“是他。”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听说Leslie和苗金凤的关系还不错,估计是来支持她的。”
“和苗金凤有什么关系?”
“你们两个在公司里不关注外界新闻的嘛?苗金凤也出演了这部《调音师》,而且还因此被……嗯嗯,你们应该懂吧?”
刘德骅和徐泾江摇摇头道:“我们最近一直在训练,还真没太注意,嘉辉你给我们仔细说说呗。”
梁嘉辉刚和两人说到一半,就见前方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人,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会场,突然间安静了一下。
“喂喂喂,后排的朋友能听到吗?”
陈浮生站在舞台上,先试一试话筒。
得到话筒音量没问题的反馈之后,尽管此时距离发布会开始的时间还有几分钟的时间,他也直接就开始了。
而且没有主持人,他就是这场发布会的唯一主角。
“好的,现场居然来了这么多的朋友,说实话,我还挺意外和惊喜的。”
“估计绝大多数的人都还不认识我,那我就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不是什么主持人,我叫陈浮生,是今天这场电影发布会的发起人,也是电影《调音师》的导演、编剧以及男主角。”
“首先,感谢今天来的媒体朋友,也感谢现场的每一位来宾……”
“来之前,我就听说香港的电影产业在全亚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有最敏锐的观众,也有最专业的媒体,能够把我们的作品带到香港来,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荣幸,更是一次赶考。”
“可能现场很多朋友会好奇,《调音师》讲的是什么?”
“简单来说,讲的是一个看见与被看见的故事……”
陈浮生没有上来就搞事情,而是先按照一场电影发布会的正常流程将他的电影介绍了一遍。
接下来轮到了记者提问环节。
“陈先生你好,请问你这部《调音师》在戛纳电影节上卖了673.5万美元的海外版权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其事?为什么它可以卖出那么高的价格,谢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