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张三丰指点林夏(一)
第六十五章张三丰指点林夏(一) (第1/2页)武当山,云雾缭绕,仙气氤氲。山脚下的一处茶寮里,一年轻男子正望着远处的武当金顶出神,眉宇间满是愁云。这男子名叫林夏,年方二十,自幼痴迷武学,四处寻访名师,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近日更是因修炼不得法,内力紊乱,心中烦闷不已。
“店家,再来一壶热茶。”林夏声音略带沙哑,将手中的空茶杯推到桌前。
店家是个面容和善的老者,笑着应道:“客官,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林夏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些许武学上的困惑,怕是难以与旁人言说。”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粗布道袍、鹤发童颜的老者缓步走进茶寮。他身姿挺拔,虽看似年迈,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张三丰刚结束在山间的清修,下山寻觅一些生活所需,恰巧看到了林夏眼中的迷茫。
张三丰走到林夏对面的空位坐下,轻声问道:“年轻人,老夫看你面带忧色,似是在武学修行上遇到了瓶颈?”
林夏闻言一怔,抬头打量着张三丰,见他气质不凡,不似普通人,便拱手道:“晚辈林夏,不知前辈是?”
“老夫张三丰,不过是武当山上一个修道之人罢了。”张三丰淡淡一笑,语气平和。
“什么?您就是张三丰真人!”林夏又惊又喜,连忙起身行礼,“晚辈久仰真人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张三丰抬手示意林夏坐下,温和地说:“不必多礼。你且说说,在武学上遇到了什么难题?”
林夏定了定神,将自己的困境一一道来:“晚辈自幼喜爱武学,这些年拜过几位师父,学过不少招式,可总觉得所学繁杂,难以融会贯通。近日修炼内力时,更是感觉气息不畅,浑身燥热,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三丰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后说道:“武学之道,如同建屋,根基不牢,何以成高楼?你所学招式虽多,却未打好根基,又急于求成,内力自然难以顺畅运行。”
林夏闻言,恍然大悟:“真人所言极是!晚辈一直追求招式的精妙,却忽略了根基的重要性,如今想来,真是悔不当初。”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张三丰微微一笑,“想要学好武学,首先要打好内功根基。武当派的‘纯阳无极功’,讲究循序渐进,调和阴阳,最适合打基础。你若愿意,可随我上山,我传你此功心法。”
林夏大喜过望,再次起身行礼:“多谢真人指点!晚辈愿随真人上山,潜心修炼!”
就这样,林夏跟随张三丰踏上了武当山,开启了他全新的武学修行之路。
武当山紫霄宫,古朴庄严。张三丰将林夏带到一处幽静的练功房,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床和一张石桌,墙上挂着一幅太极图。
“这里便是你今后修炼的地方。”张三丰指着练功房说道,“‘纯阳无极功’心法晦涩难懂,需静心领悟,切不可急躁。今日我先传你心法口诀,你需熟记于心,明日开始正式修炼。”
林夏恭敬地应道:“晚辈谨记真人教诲。”
张三丰缓缓开口,念出“纯阳无极功”的心法口诀:“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口诀晦涩难懂,林夏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一个字。张三丰念完一遍后,又耐心地为林夏逐句讲解,解释其中的含义。林夏天资聪颖,加上之前有一定的武学基础,很快便将心法口诀熟记于心。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夏便按照张三丰的要求,来到练功房开始修炼。他盘坐在蒲团上,闭上眼睛,按照“纯阳无极功”的心法口诀,引导体内的内力缓缓运行。
起初,内力运行得十分滞涩,稍有不慎,便会感到胸口发闷。林夏想起张三丰的叮嘱,静下心来,调整呼吸,一点点地引导内力在经脉中流动。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起,透过窗户洒进练功房,映照在林夏的脸上。
当林夏收功睁开眼睛时,只觉得浑身舒畅,之前的燥热感也消失了不少。他心中一阵欢喜,知道自己的修炼有了初步的成效。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夏每天都刻苦修炼“纯阳无极功”。张三丰时常会来到练功房,观察林夏的修炼情况,及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林夏,你今日修炼时,气息过于急促,内力在丹田处停留的时间太短,这样不利于内力的积累。”一天,张三丰看着正在修炼的林夏,开口说道。
林夏连忙收功,请教道:“真人,那该如何调整呢?”
张三丰走到林夏身边,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的丹田处,缓缓输入一股温和的内力:“你感受一下,内力在丹田处应如静水般沉稳,运转时要缓慢而均匀,如同溪流涓涓流淌,不可急于求成。”
林夏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张三丰输入的内力,心中渐渐有了领悟。他按照张三丰的指点,再次盘膝坐下,重新引导内力运行。这一次,内力运行得顺畅了许多,在丹田处停留时,也多了几分沉稳。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夏的内功根基越来越扎实,体内的内力也日益浑厚。三个月后,当林夏再次施展之前学过的招式时,只觉得招式之间衔接得更加流畅,威力也比以往大了不少。
林夏兴奋地来到张三丰面前,说道:“真人,晚辈感觉内力比以前强了很多,招式也运用得更加自如了!”
张三丰欣慰地点了点头:“不错,你的进步很快。但切记,武学之路漫长,切不可因一时的进步而骄傲自满。接下来,我要传你武当派的另一门绝学——太极剑法。”
太极剑法,是武当派的镇派绝学之一,以柔克刚,虚实相生,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张三丰深知,林夏已经打好了内功根基,如今正是学习太极剑法的好时机。
在紫霄宫的演武场上,张三丰手持一把木剑,站在林夏面前。他先为林夏演示了一遍太极剑法的基本招式,只见木剑在他手中如同活过来一般,时而轻柔缓慢,时而迅猛凌厉,招式之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破绽。
林夏看得目瞪口呆,心中对太极剑法充满了向往。“真人,太极剑法真是太精妙了!”
张三丰收起木剑,说道:“太极剑法的精髓在于‘以柔克刚,阴阳相生’。你要记住,剑招只是表象,真正的关键在于领悟其中的阴阳之道。”
随后,张三丰开始逐招传授林夏太极剑法。每一招,他都会详细讲解招式的要领和蕴含的阴阳之理。林夏认真学习,反复练习,从最基础的“起手式”“揽雀尾”“单鞭”等招式开始,一步步掌握太极剑法的精髓。
刚开始练习时,林夏总是难以把握好“柔”与“刚”的尺度,要么过于轻柔,没有威力;要么过于刚猛,失去了太极剑法的韵味。张三丰耐心地指导他,让他在练习中慢慢领悟。
“林夏,你看这‘云手’招式,手臂要如同云朵般轻柔,手腕转动要灵活,同时脚下要稳固,如同扎根于大地。只有做到外柔内刚,才能发挥出这一招的威力。”张三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林夏按照张三丰的指点,反复练习“云手”招式。他仔细体会手臂的轻柔与脚下的稳固,渐渐地,他找到了感觉,招式也变得越来越流畅。
在学习太极剑法的过程中,林夏不仅在武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他发现,太极剑法中的阴阳之道,与人生中的处世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柔克刚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林夏在演武场上练习太极剑法时,遇到了武当派的一位师兄。这位师兄武学造诣颇深,见林夏练习太极剑法,便提出要与他切磋一番。
林夏有些犹豫,担心自己不是师兄的对手。张三丰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道:“切磋是提高武学水平的好机会,你不必害怕,只需将所学的太极剑法施展出来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