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大乾边境战事忙(一)
第六十九章大乾边境战事忙(一) (第1/2页)大乾天启十三年秋,雁门关的风比往年更烈。枯黄的茅草在城墙上打着旋,卷起沙砾砸在戍卒的甲胄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游击将军萧策凭栏远眺,目光越过蜿蜒的长城,落在百里之外那片被风沙笼罩的荒原——那里,是北狄蛮族的地盘。
“将军,西北哨探传回急报!”亲卫陈武捧着军报快步走来,甲叶碰撞的脆响打破了城楼上的沉寂。萧策接过折叠整齐的文书,指尖触到信纸边缘的褶皱,那是哨探在马背上反复摩挲留下的痕迹。展开来看,一行行遒劲的字迹透着焦灼:“狄人主力已过黑水川,约三万骑,携十日粮草,向雁门方向移动。”
萧策的眉头拧成了川字。北狄往年秋掠多是小股骑兵骚扰,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调动。他抬手按住腰间的环首刀,刀柄上的缠绳已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传我将令,全军进入三级戒备!各戍堡加强巡逻,不得放任何可疑人员靠近长城防线。”
“喏!”陈武抱拳应下,转身正要离去,却被萧策叫住。“等等,让粮官清点库存,确保粮草能支撑至少一个月。另外,派快马前往太原府,向总兵大人求援,就说狄人恐有大动作,请速派援军协防。”
城楼下,士兵们已忙碌起来。搬运箭矢的队伍在甬道里穿梭,铁匠铺的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工匠们正抓紧时间修补破损的甲胄和兵器。萧策走下城楼,沿着城墙根巡视。一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正费力地搬动一块城砖,他的甲胄明显大了一号,腰间的束带紧紧勒了三圈,还是显得松垮。
“多大了?”萧策停下脚步,声音温和。那士兵吓了一跳,连忙转过身行礼:“回将军,小的今年十七,去年刚入营。”萧策拍了拍他的肩膀,注意到他手上的茧子还很薄,显然是刚接触兵器不久。“别怕,跟着老兵好好学,守住这雁门关,身后的百姓才能安稳过日子。”
正说着,远处的烽火台突然升起一股浓烟,紧接着,第二股、第三股……烽火连成一线,向着南方蔓延。萧策脸色一变,烽火是边境最紧急的信号,每一股浓烟都代表着敌人的逼近。“不好,狄人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他立刻翻身上马,抽出腰间的佩刀,高声喊道:“全军集结!随我到北口御敌!”
战马嘶鸣,刀枪出鞘。数千名大乾士兵从各个营房冲出,迅速在城下列成方阵。萧策勒住马缰,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沉声道:“弟兄们,狄人已经杀到家门口了!今天,咱们就要用手中的刀枪,守住这雁门关,守住大乾的土地!若有退缩者,军法处置!”
“杀!杀!杀!”士兵们举起兵器,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城墙上的砖瓦都微微颤动。萧策一挥手,率领大军向着北口疾驰而去。此时,北口外的荒原上,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那是北狄骑兵的先锋部队,他们的马蹄扬起漫天黄沙,如同一片黑色的潮水,向着长城涌来。
北口是雁门关最薄弱的一段防线,城墙高度不足两丈,墙外是一片开阔的草原,正好适合骑兵冲锋。萧策率军赶到时,北狄的先锋骑兵已经冲到了离城墙不足百步的地方,他们手中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嘴里发出刺耳的嚎叫。
“放箭!”萧策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弓箭手立刻弯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向着狄人骑兵射去。惨叫声此起彼伏,冲在最前面的几名狄人骑兵应声倒地,战马失去控制,四处狂奔。但狄人骑兵并未退缩,他们调整阵型,分成数队,继续向着城墙冲锋。
“盾牌手上前!”萧策再次下令。手持盾牌的士兵迅速跑到城墙边,将盾牌连成一道坚固的防线。狄人的箭矢射在盾牌上,发出“笃笃”的声响,却无法穿透。趁着这个间隙,城墙上的士兵抓紧时间装填弩箭,准备新一轮的射击。
就在这时,狄人队伍中突然冲出几名身披重甲的骑士,他们手中挥舞着长柄战斧,策马向着城墙下的城门冲来。萧策认出,这是狄人的“破城队”,专门负责破坏城门和城墙。“集中火力,射倒他们的战马!”他高声喊道。
弓箭手们立刻调整目标,箭矢如同雨点般向着破城队射去。但那些重甲骑士的铠甲异常坚固,普通箭矢根本无法穿透。眼看他们就要冲到城门前,萧策抽出腰间的硬弓,亲自瞄准冲在最前面的一名骑士。他深吸一口气,拉满弓弦,只听“咻”的一声,箭矢如同流星般射出,精准地命中了那名骑士的面门。
骑士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摔落。其余的破城队成员见状,攻势顿时缓了下来。萧策抓住机会,下令道:“刀斧手准备,待他们靠近,就用滚木礌石砸!”城墙上的士兵立刻行动起来,将早已准备好的滚木和礌石搬到城墙边,等待着狄人的靠近。
狄人骑兵见破城队受阻,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一味地冲锋,而是分成两队,绕到北口两侧的山坡上,试图从侧面夹击。萧策早已料到这一招,他之前已经派了两队士兵驻守在两侧山坡上。“通知两侧守军,务必挡住狄人的夹击!若丢了阵地,提头来见!”
两侧山坡上的战斗很快打响。狄人骑兵凭借着机动性强的优势,不断地冲击守军的阵地。守军士兵虽然人数较少,但依托着有利的地形,顽强抵抗。一名守军小校挥舞着长枪,连续刺倒两名狄人骑兵,却被身后的一名狄人骑士用弯刀砍中了后背。他踉跄着向前走了两步,回过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长枪刺进了那名骑士的胸膛,随后便倒在了血泊中。
城墙上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狄人骑兵不断地向着城墙发起冲锋,城墙上的士兵则用弓箭、滚木、礌石奋力抵抗。萧策始终站在城墙最前沿,指挥着士兵们作战。他的铠甲上已经沾满了鲜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亲卫陈武几次想劝他退后休息,都被他拒绝了。“身为将领,岂能临阵退缩?我若退后一步,士兵们的士气就会低落一分。”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夕阳西下,将战场染成了一片血红。狄人骑兵损失惨重,尸体和战马的残骸在城墙下堆积如山,鲜血顺着城墙流淌,在地面上汇成了一条条红色的小溪。大乾军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城墙上的士兵伤亡过半,很多人已经精疲力尽,但他们依然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兵器,警惕地盯着城外的狄人。
狄人的首领见久攻不下,又损失了大量兵力,终于下令撤军。看着狄人骑兵渐渐远去的背影,城墙上的士兵们并没有欢呼,他们只是默默地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脸上写满了悲伤和疲惫。萧策走到城墙边,望着远处的荒原,心中明白,这只是一场开始,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
夜幕降临,雁门关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城墙上,士兵们借着微弱的月光,抓紧时间修补城墙,清理战场。萧策回到中军大帐,脱下沾满血污的铠甲,露出了身上几道深浅不一的伤口。军医连忙上前,为他清洗伤口,敷上草药。
“将军,今天一战,我军伤亡两千余人,狄人伤亡估计在五千以上。”陈武走进大帐,脸色凝重地汇报着战况。萧策点了点头,眉头依然紧锁:“狄人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的主力还在,明天很可能会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我们的兵力本来就不足,现在又伤亡了这么多人,恐怕难以抵挡。”
“那太原府的援军呢?什么时候能到?”陈武问道。萧策摇了摇头:“快马传信到太原府,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就算总兵大人立刻派兵,援军赶到这里也需要五天左右。我们现在只能靠自己,撑到援军到来。”
正说着,粮官走进大帐,脸上带着焦虑:“将军,粮仓的粮食只够支撑十天了。今天一战,士兵们消耗很大,若后续补给跟不上,恐怕会影响士气。”萧策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粮草是军队的根本,若是粮草断绝,就算士兵们再有斗志,也无法坚持下去。“先从将领的口粮中节省一部分,确保士兵们能吃饱。另外,派一队士兵去附近的村庄征集粮食,告诉村民们,等战事结束,官府一定会加倍偿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