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的履带
子墨的履带 (第2/2页)刘子墨越说越兴奋,伸手在空中比划着铁甲车的作战场景,仿佛那钢铁怪兽已在眼前驰骋:“若战时,三辆铁甲车为一组,呈品字形推进,前面一辆负责轰开防线,两侧的两辆负责掩护侧翼。铁甲车在前开路,步兵在两侧五步外跟进,铁甲车先用快炮轰碎敌军的拒马、栅栏,再用霰弹驱散冲锋的敌军;步兵则负责清理漏网之鱼,保护铁甲车的履带不被敌军破坏。遇到清军的骑兵冲锋,铁甲车可立刻调整炮口,发射霰弹,百步内就能扫倒一片骑兵——那些骑兵的马刀砍不透钢板,弓箭射不穿装甲,只能在铁甲车前白白送死!这便是‘以铁代马,以火代矛’,用钢铁之躯,护我川东儿郎!”
他指着草图上车内的布局,补充道:“对了,车内还能容纳四名士兵——一名车夫负责驾驶,一名炮手负责操作快炮,另外两名士兵负责装填弹药和观察敌情。车内两侧各开有三个观察孔,观察孔用双层玻璃密封,既能看清外面的情况,又能防止敌军箭矢射入。车后还留了一个逃生门,若铁甲车不幸被敌军困住,士兵也能从后门撤离,不至于被困死在里面。”
刘子墨的讲解细致入微,每一个部件的设计、每一项功能的用途,都结合了蜀地的战场环境和清军的作战特点,听得堂下的将领们纷纷点头。张都司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目光落在履带的拆解图上,忍不住问道:“子墨先生,这履带板若是在战斗中被敌军打坏了,更换起来麻烦吗?”
“张都司问得好!”刘子墨立刻指着草图角落的履带拆解图,“每节履带板都是独立的,用两根铆钉固定在履带上,更换时只需用锤子敲掉旧铆钉,换上新的履带板,再重新铆上就行,两名士兵一刻钟就能换好!我们还会在铁甲车后部加装一个储物箱,里面存放十节备用履带板,随时可以更换。”
这番讲解,让原本对新式武器心存疑虑的将领们,也渐渐露出了认可的神色。赵虎看着草图上的铁甲车,想起自己曾在泥地中眼睁睁看着骑兵陷入困境,心里暗忖:“若真有这铁甲车,将来在蜀地作战,便能少损失不少弟兄。”连之前最抵触新法的张都司,也忍不住感叹:“此物若能造出,实乃我军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