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为饵
蜀锦为饵 (第2/2页)“哦?”林宇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眼中精光爆射,重重一拍书桌,“好!要大发特发!不仅晋陕,直隶、山东也要发!”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晋陕”“直隶”等地快速划过,“告诉乔致庸和所有合作票号:第一,凡持‘蜀锦券’者,可在川南所有钱庄及联号,随时、足额兑取纹银,分文不差;第二,除了兑银子,还能兑换等值的蜀锦、川盐、川茶、暹罗米,甚至能用来支付咱们粮铺的米钱、铁铺的农具钱;第三,每张‘蜀锦券’都要加盖防伪印记,定期更换纹样,防止清廷仿制!”
陈墨一边记录,一边问道:“大帅,这么一来,‘蜀锦券’不就成了真正的货币了吗?清廷会不会出面打压?”
“打压?他们巴不得我们停下!”林宇冷笑一声,语气带着十足的把握,“清廷的官票早已贬值,百姓根本不认,商家收了官票也兑不出银子。而我们的‘蜀锦券’,能兑银子、能换物资,比官票硬气百倍!百姓们会用脚投票,商铺会主动收券,到时候就算清廷想打压,也得看看百姓答不答应!”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我们要让这‘蜀锦券’,变成北地市面上比清廷官票还硬的‘真金白银’,让百姓觉得,手里握着‘蜀锦券’,比握着清廷的银子还踏实!”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块“蜀锦券”的样品——淡黄色的锦纹纸上,印着蜀地特有的芙蓉花纹,右上角加盖着红色的“川东新军印”,左下角还有一行极小的防伪暗号。“你看,这券面上的花纹,每一季都会换,这次是芙蓉,下次就是杜鹃,清廷就算想仿,也跟不上我们的节奏。而且,只有我们的工坊能造出这种锦纹纸,旁人根本仿制不来!”
陈墨看着手中的“蜀锦券”,终于彻底明白林宇的战略:用蜀锦的奢华吸走清廷的硬通货,用“蜀锦券”的实用性占领北地货币市场,一吸一放之间,既掏空了清廷的府库,又赢得了百姓的信任,这比在战场上打赢一场仗,更能动摇清廷的根基。
“末将这就去传令沈万山和乔致庸,按大帅的命令行事!”陈墨躬身行礼,转身快步走出书房,脚步比来时更轻快——他仿佛已经看到,北地的百姓们握着“蜀锦券”,笑着兑换粮食和物资;而清廷的官员们,却对着空空的国库愁眉苦脸。
林宇重新拿起那块“流光锦”,对着阳光轻轻晃动,锦面的光泽如同流动的星河。他心中暗忖:蜀锦不仅是布料,是货币,更是复明大业的“敲门砖”。当北地的百姓习惯了用“蜀锦券”,习惯了买川东的米、穿川东的锦,他们就会渐渐明白,谁才是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安稳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