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淬火
第102章淬火 (第1/2页)立秋后的车间像蒸笼,新安装的抛光机轰鸣着吐出滚烫的弹壳。小李的白手套早已变成灰黑色,指腹处磨破了洞,露出底下烫红的皮肤。
“温度又超了。”他关掉机器,蒸汽咝咝地从冷却槽里冒出来。军工代表用红外测温仪扫过弹壳表面,摇头:“二百三十度,超苏联标准二十度。”
老赵蹲在墙角磨毛刺,砂轮声刺耳:“毛子自己都未必按这标准来。”
检验科送来新通知:即日起实行百分百探伤。荧光渗透液的味道弥漫整个车间,工人们下班时脸上都带着诡异的绿光。
小李的改进方案再次被驳回。郑干事在会议室敲黑板:“当前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不是技术冒进。”
但报废品堆成了山。何雨柱半夜清点,发现不少是轻微瑕疵品。他悄悄让老周拉去仓库,砂轮打磨后重新探伤。
“能救回三成。”老周的手腕还缠着绷带,动作却利落。返工件混入新批次,竟然全部通过检验。
小李发现端倪是在周四晨会。他拿着放大镜对比新旧弹壳:“这批的抛光纹路方向不一致。”
车间静下来。老赵扔下卡尺:“能打响就行,较什么真?”
矛盾在季度审核时爆发。苏联专家组的翻译指着档案:“为什么返工记录缺失?”
郑干事推小李上前解释。年轻人俄语流畅,但每句话都被专家打断。最后那位秃顶专家直接走向货架,随手抽出个弹壳——正是老周处理的返工件。
探伤仪扫过,荧光剂在旧划痕处渗出绿线。专家把弹壳扔在桌上,咕噜噜滚到何雨柱面前。
全厂通报批评。小李被停职检查,老周调去看大门。仓库里的返工件全部回炉,熔炼时升起的烟带着铜腥味。
新规矩更严了。工人们每天要背一条质量守则,错字扣奖金。老赵因把“淬火”写成“脆火”被罚扫厕所,拖把杆上刻满算式。
小李在禁闭室写检查。窗外飘来俄文歌声——是知青们在学唱《喀秋莎》。郑干事冲出去制止,回来时衬衫扣子掉了一颗。
何雨柱夜巡时发现抛光机被人调了参数。电流超载百分之十五,电机烫得能煎蛋。他切断电源,在控制箱里找到半张糖纸——哈尔滨牌,厂里只有小李爱吃。
第二天设备故障频发。新来的知青操作工不会调校,生产彻底停滞。军工代表拍桌子:“耽误战备谁负责?”
小李被从禁闭室请出来。他摸着机器就像老中医号脉,螺丝刀轻轻一旋,轰鸣声恢复平稳。
“要定期校准轴承间隙。”他写下调整值,手指在微微发抖。
郑干事收走纸条:“先交思想汇报。”
秘密学习班在深夜车库开办。小李教知青看图纸,粉笔在卡车挡板上画剖面图。老赵望风,见人来就学猫叫。
但考试还是来了。军工代表现场出题:十分钟内加工符合苏联标准的样件。车床选了最老的那台,光杠磨损得厉害。
小李额头冒汗。切削参数怎么算都差一截,眼看要超时。老赵突然咳嗽三声,脚底轻踢电源箱——电压表指针稳稳停在220伏。
原来老周早带人改造了线路。样件完美通过检测,连苏联专家都竖起大拇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