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老头乐领域,来了位新人
第12章 老头乐领域,来了位新人 (第1/2页)次日。
联系的十几家线下渠道,先后传来捷报。
线下门店发出去的车子,都先后订出去了。
并且还有预定的单子。
许易刚到公司,就看到俞年兴奋的神色。
首批共生产了二百台车子,现在短短三天就订出去几十台,而且这才只是小面积铺开。
这样的消息,也让公司内部的担忧彻底消散。
许易立刻通知工厂,将预定的车子订单立刻往外发。
并通知供应链增加订单合同。
短短几天时间。
几十台的订单量,看似不算多。
但现在才只是小范围试点铺开,这个市场反馈,已经相当好了!
很快。
又是一个半月时间过去。
随着市场部,线下渠道售卖点从十几个增加到了五十多个,覆盖了省内大半的范围。
“星辰01”的销量,达到了九百多台。
办公室内。
拿着销售统计报告,俞年兴奋地汇报着成果:“上周各大门店线下的销量,达到了三百多台,按照这个增速,几乎可以预计我们下个月总销量突破一千五百台不是问题,公司盈利也转负为正,实现了稳定正增长。”
“不光是省内,现在省外的渠道我们也在联系了,根据线下门店的反馈来看,跟普通通的老头乐竞争力完全就不在一个级别,有几家渠道商也有增加订单量的意向,表示要一口气进货几十台车。”
“现在才是八月的开端,按照这个趋势,估计等到十二月,我们的车子月销量有望突破三四千台。”
老头乐的价格低,销售出手快。
一口气进货十台,也不过二十万的资金,刚好够买一台汽车。
对一些线下车行的老板来说,完全是小意思。
现在市场反馈这么好,自然就有人主动要求加大进货量了,甚至有些门店,已经主动把其他型号的老头乐撤了,把多出来的位置全部用来摆放“星辰01”。
这个不是个例,主要还是因为这外观和产品力,实在是太降维打击了,只要是目标人群,吸引力和其他同级竞品不是一个级别!
按照这个架势,反倒是工厂的产能有些不够了。
因为之前调整的产线,最高产能也不过月产两千台而已。
“老郑,工厂产线扩张和员工招聘的事情尽快落实好,还有生产线扩张,现在势头这么好,可以直接火力全开了,把产能尽快拉到年产五万台级别。”
半个月前,许易就已经开过会,确定了要大力提高产能,和多增加一条生产线的目标。
尽管星辰01的生产制造工艺并不复杂,但由于如今的产线自动化率也不高。
大厂都是自动化器械和机械臂,一体化冲压焊接机器人。
他们这种小厂,除了主要的冲压和焊接机器,能有这个产能全靠人工顶。
现在工厂二百二十号工人,显然不够用了。
要冲销量,起码要翻倍的扩招。
“许总,你放心,这个月内产能一定能落实下来。”
郑铁立刻点头说道。
要扩展一条汽车生产线,其实很麻烦。
拿传统的燃油车生产线改造来说,基本要5到8个月的周期。
但他们这种老头乐产线,拿原有的三轮车产线改造,两个月时间绰绰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