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2/2页)

徐志国没料到话题转到农业,怔了下,随即笑道:“我有些想法正好向您汇报。我们县粮食产量稳定,我想招几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带动就业。
  
  另外兴盛镇有些老建筑,我想包装成古镇旅游项目,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开发方……”
  
  他说得自得,觉得这思路稳妥又能出政绩,却见李毅飞微微摇头。
  
  “引进大企业没错,但不能只盯大块头。你知道我们县杂粮年产量多少吗?
  
  小米、绿豆、红小豆,都是无公害的。但现在农户散卖,被二道贩子低价收走,好东西卖不出价。
  
  如果能引进几家中小型杂粮加工企业,开发成高端产品,打造‘白水杂粮’品牌,价格能翻几番,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这比招一个大工厂更实在。”
  
  徐志国笔停在半空,一时语塞。他从没想过这方向。过去总觉得大投资大项目才叫政绩,却忽视了本地特色。
  
  “还有兴盛镇的旅游,”李毅飞继续道,“单靠老房子吸引力有限,游客拍拍照就走。
  
  我们县的苹果基地大部分在兴盛镇吧?可以把苹果种植和古村旅游结合,搞‘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线路,让游客参与农事,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走时带点杂粮产品。
  
  这样才能留住游客,把消费留在白水。”
  
  徐志国听得点头,赶紧记录。他原先对李毅飞的轻视没了,只剩佩服。这年轻书记的眼光确实更接地气。
  
  “还有个基础问题,”李毅飞语气转沉,“全县的灌溉设施,现在能正常用的有多少?效率如何?”
  
  徐志国一愣,想了想:“大部分应该还能用吧?去年还拨钱修了几个镇的泵站和水渠。”
  
  李毅飞又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我让农业局做的统计。全县十二座泵站,八座瘫痪或半瘫痪,剩下的四座出水量不到一半。
  
  去年修的那几处,只是表面工程,管子换一小段,闸阀刷层漆,核心机组根本没动。今年春灌一试水,又坏了,老百姓骂得很。”
  
  徐志国脸涨得通红。去年那笔钱是他批的,当时杨江栋说“意思到了就行,别太较真”,他就没严格督办。没想到底下人如此欺上瞒下。
  
  “这…太荒唐!是我的失职!”他猛地站起,“我回去就让农业局、水利局全面排查!所有问题泵站水渠限期修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李毅飞摆手让他坐下:“认识到问题就好,关键是如何解决。
  
  灌溉是农业的命脉,命脉不通,农民怎么安心生产?怎么相信政府?”他语气缓和些,“我已经让农业局联系了省农科院专家,下周就来帮我们做全面诊断,制定修复升级方案。
  
  这方面也能申请省级资金。到时候,咱们一起去乡镇看看,听听农民的想法。”
  
  徐志国听着,心里既愧疚又折服。
  
  李毅飞不仅点出他的问题,连解决方案、专家资源、资金渠道都安排好了,没一句斥责,却比任何批评都有力,既给他留了面子,又推动了工作。
  
  他望着李毅飞,之前的戒备、猜疑都没了,只剩信服。
  
  “毅飞书记,您这真是帮了大忙!”他由衷地说,“您放心!
  
  下周我一定全程陪同专家团,现场办公,把灌溉这件事办好!以后县里工作,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李毅飞笑了:“志国县长言重了。咱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目标都是为了白水发展,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齐心协力就好。”
  
  徐志国重重点头,心里豁然开朗。他之前总担心权力格局,怕被架空,现在才明白,只有把工作干好,赢得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接下来一个多小时,两人就白水的农业、环境、招商、民生深入交流。
  
  窗外日头西斜,橙红的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将两人身影拉长。
  
  徐志国离开时,天已黄昏。坐进车里,看着窗外路灯亮起,心中久违地充满干劲。
  
  小王见他眉头舒展,试探问:“县长,和李书记谈得顺利?”
  
  “何止顺利!”徐志国振奋道,“李书记年轻有为,思路清,办法实!白水有盼头了!”
  
  小王笑说:“是啊,大家都感觉李书记一来,风气新了。
  
  以前拖沓推诿的少了,今天下午环保局副局长还主动找我,说要重新上报整改时间表。”
  
  徐志国点头,心中笃定。他知道接下来工作不会轻松,可能触动更多利益,但只要和李毅飞同心,就有信心啃硬骨头。
  
  回办公室后,徐志国没下班,打开灯仔细翻阅李毅飞给的文件,不时勾画记录。
  
  第二天一早,徐志国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传达李毅飞关于农业和环境治理的思路方案。
  
  起初有人嘀咕“杂粮加工太小,没政绩”、“灌溉翻新资金缺口大”,但徐志国把李毅飞的分析、政策、资源对接说明后,杂音没了,大家都表态坚决执行。
  
  散会后,徐志国亲自带环保局长去污染企业。
  
  老板起初还摆困难、讲条件,暗示“大不了停产”。
  
  徐志国这次底气足,毫不退让,亮明补贴政策、贷款渠道和执法底线,态度坚决:“整改是唯一出路,县里支持真心整改的企业,但绝不容忍敷衍塞责!”老板们面面相觑,最终软化,承诺立即请专业机构制定方案,确保达标。
  
  接下来几天,徐志国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去农业局督促灌溉修复,一会儿去兴盛镇考察旅游项目,一会儿去杂粮种植户家了解情况。
  
  虽然累,但充实,脸上笑容多了。
  
  一周后,省农科院专家来了。徐志国陪李毅飞下乡镇,考察灌溉设施,听农民意见。
  
  专家制定详细方案,分享新技术。农民看着徐志国和李毅飞,脸上笑容洋溢:“这两位领导是真心为咱们办事的。”
  
  看着农民笑容,徐志国心里暖洋洋的。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工作,但他有信心和李毅飞一起,让白水越来越好。
  
  这天晚上,徐志国又去李毅飞办公室。两人喝茶聊工作。
  
  “毅飞书记,杂粮加工企业有三家有意向了,下周就来考察。”徐志国笑道,“兴盛镇旅游项目也和几家旅游公司谈了,他们对‘苹果采摘+古村体验’很感兴趣,想尽快签约。”
  
  李毅飞点头微笑:“很好。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做扎实,不急功近利。”
  
  “您说得对。”徐志国赞同,“之前我太浮躁,总想出头彩,以后一定改。”
  
  李毅飞拍拍他肩:“能认识到就好。咱们都是为了县里发展,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徐志国点头,心里充满感激。遇到李毅飞这样的搭档,是他的幸运,也是白水百姓的幸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