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第2/2页)材料放这儿,明天我们就可以电话通知您来取证。”
“这么快?”王建国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上次来说要等一个月啊!”
小张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前我们工作没到位,流程太繁琐。
这阵子李书记和徐县长狠抓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要求‘最多跑一次’。”
王建国将信将疑,第二天果然接到电话。拿着崭新的许可证,他在休息区遇到几个企业老板,大家都在夸赞新变化。
“我之前办税务登记跑了两趟,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是啊,之前总有人来厂里‘检查’想捞好处,这阵子再没见来了。”“听说李书记成立了营商环境监督小组,谁刁难企业一举报一个准。”
王建国心里踏实了,当即给总部打电话:“我觉得白水投资环境真的变好了,建议追加两百万投资!”
消息传到县委会,徐志国笑着对李毅飞说:“看来营商环境好了,企业自然愿意来。这才一个月,就有三家外地企业来考察,两家已经签了投资协议。”
李毅飞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建企业服务群,有问题随时解决。不能让企业来了又走。”
政务服务中心的角落里,一个以前总爱刁难企业的工作人员正低头认真整理材料。他听说之前有个同事因故意拖延企业手续,被李书记查到后直接调往偏远乡镇,再也不敢有半点马虎。
解决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问题后,李毅飞将重心转到农民增收上。与徐志国深入研究后,决定在张庄村搞合作社试点。
张庄村支书张老根是位近六十岁的老党员,为人实在但思想保守。李毅飞第一次开村民大会,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毅飞等大家安静下来,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人群中间:“乡亲们,咱们先算笔账。种玉米一斤能卖多少钱?”
“一块二!”有人喊道。
“自己拉去镇上卖,扣除油钱路费,一斤也就赚一块钱。”李毅飞接着说,“要是成立合作社,统一卖给县食品厂,一斤一块五,还不用自己跑运输,你们说划算不?”
人群安静了片刻,有人质疑:“真能给一块五?要是压价怎么办?”
问话的是老农户王大爷,种了一辈子地,最怕卖不上价。
李毅飞笑了:“王大爷放心,我跟县里几家食品厂都谈好了,跟合作社签长期合同,价格保证不低于一块五。谁敢压价,我亲自去找他们!”
虽然还有犹豫,但看李毅飞和张老根说得实在,不少人动了心。最后二十多户报名加入合作社,王大爷也报了名:“我先试试,真能多赚钱,明年我让全村都加入!”
合作社刚成立就遇到麻烦。张老根带人收完第一批玉米,联系好的加工厂突然变卦:“现在行情跌了,只能给一块三,不要就拉回去。”
张老根急了,赶紧给李毅飞打电话:“李书记,这可咋办?都说好一块五,现在压价不是坑人吗?”
李毅飞正在开会,当即散会直奔加工厂。刘总见李毅飞来了,赶紧笑脸相迎。
“刘总,说好合作社玉米一块五,怎么变卦了?”李毅飞直接问道。
刘总搓着手,一脸为难:“李书记,您不知道,现在外地玉米都降价,按一块五收我得亏本啊。”
“亏本?”李毅飞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文档,“我刚查了市场数据,玉米价格确实跌了点,但没到一块三。而且你们厂和市里超市签的供货合同价格是固定的,怎么会亏本?”
刘总没想到李毅飞连这都知道,脸一下子红了:“李书记,我...我就是想多赚点。”
“刘总,你在白水办厂享受着优惠政策,合作社帮你解决原材料问题,你却压价坑农民,合适吗?”李毅飞语气加重,“今天不按说好的价格收,以后的优惠政策就别想了,我还会让其他企业都知道你是怎么对待农民的。”
刘总赶紧点头:“李书记我错了,马上按一块五收,再也不压价了!”
当天下午,加工厂按一块五的价格收了玉米,农户们拿到钱乐开了花。
王大爷拿着厚厚一沓钞票,找到李毅飞:“李书记真为农民办实事!我回去就跟村里人说,都加入合作社!”
解决收购价问题后,李毅飞给合作社派了技术员小林。小林是刚毕业的农大学生,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小林到张庄村第一天就去王大爷地里。王大爷正在浇玉米,瞥了眼小林:“你这小伙子细皮嫩肉的,会种地吗?”
小林不气不恼,微笑着说:“王大爷,我是没种过地,但我学的是农作物种植。要不咱们比比,看谁种的玉米长得好?”
王大爷来劲了:“行啊!我按老方法种,你在旁边开块地按新方法种,到时候看谁产量高!”
接下来的日子,小林天天往地里跑,教农户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
王大爷根本不听,仍然按自己的老方法种:“我种一辈子地还能不如你个毛头小子?”
结果没多久,王大爷的玉米就出了问题――叶子长黄斑生虫子,又瘦又小。而小林的玉米绿油油的,比王大爷的高出一大截。
王大爷急了,跑到小林地里拉着他的手:“小伙子快帮帮我,我的玉米咋变这样了?之前还好好的啊!”
小林忍着笑拿出一个小瓶子:“王大爷,这是专治玉米螟的药,按比例稀释喷叶子上,三天就能好。您之前施肥太多,烧根了,以后要按这个量施。”
王大爷连连点头:“好好好,都听你的,以后你说怎么种就怎么种!”
旁边的农户笑了:“王大爷,之前不是说人家不会种地吗?现在服软了?”
王大爷脸红道:“我老糊涂了!人家小林是大学生,懂科学,比我强!”
从此,王大爷成了小林的“跟屁虫”,走到哪跟到哪,还帮着小林给其他农户讲课:“都听小林的准没错!我之前不听,玉米差点废了!”
小林也没闲着,除了教种玉米,还引进了新品种西红柿和黄瓜。他跟合作社商量,让农户在玉米地里套种西红柿,这样一亩地能多赚两千多块。
有农户担心:“西红柿不好卖啊,卖不出去不就亏了?”
小林说:“大家放心,我跟县里超市和电商平台都联系好了,他们上门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还高。”
秋天,张庄村的玉米丰收了,套种的西红柿也卖了好价钱。王大爷算了一下,一亩地比去年多赚了三千多块。他拿着钱跑到村委会,当着全村人的面说:“我现在信了,合作社就是好!李书记和小林都是咱们农民的贵人!”
此时,李毅飞正在县里开会,听徐志国汇报全县合作社发展情况:“现在已经有十个村成立了合作社,还有五个村在筹备,预计明年能覆盖全县所有村。农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
李毅飞笑了:“好,继续加油。下一步要引进更多新品种、新技术,让白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白水的发展,就像这秋天的庄稼一样,充满了希望。
而谁也不知道,李毅飞心里还有个更大的计划――在白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在本地加工,卖出更高的价钱。
这个计划会给白水带来怎样的变化?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而白水的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