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 章 反击
第 231 章 反击 (第1/2页)16年10月18日,周二早八点,白水县委会议室的门刚推开,满屋子的局领导就齐刷刷站了起来。
李毅飞走进去,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环保局长王建设身上,这一眼就让王大局长额角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滑。
“坐吧,直接开始。”李毅飞翻开面前的文件夹,声音没带多余情绪,“环保局先报情况。”
王建设清了清嗓子,手指还在材料上蹭了蹭:“按您的指示,全县37家重点企业都查了。
15家完了设备升级,12家正在改,还有10家说没钱——尤其是开发区那几家老厂,王海他们几个厂长,上次开会还找借口躲了。”
“王海我见了。”常务副县长陈建国接过话,往椅背上靠了靠,“上周去开发区,他拉着我胳膊不放,说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要八十多万,能让他半条生产线停摆,哭着喊着说扛不住。”
李毅飞抬眼看向县委办主任牛正明:“咱们补贴方案是什么情况?”
“财政局拟好了!”牛正明往前倾了倾身,语速飞快,“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里拨30%,但得企业先自己掏钱买设备,等咱们验收合格了再发补贴——这样能防着他们拿了钱不办事。”
“嗯,可以,这个方案不错。”李毅飞合上文件夹,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下午咱们去开发区现场看。建国同志、建设局长,跟我一起去。”
午后两点,三辆公务车刚进开发区,李毅飞就朝司机抬了抬下巴:慢点开。
车窗降下来,风里没了以前的煤烟味,沿途的企业烟囱里飘着淡淡的白烟——上次来的时候,黑烟裹着粉尘,飘到半空都散不开,就连路边的树叶都蒙着一层灰。
“看来是有点效果。”李毅飞跟身旁的陈建国说。
车队在白水山珍门口停下,厂长王海早等在那儿了。
他穿的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手里的毛巾拧得能出水,见李毅飞下来,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声音都带着颤:“李书记!欢迎欢迎!我们新的污水处理设备,昨天刚试运行!”
进了车间,崭新的设备嗡嗡转着,王海凑在李毅飞身边,唾沫横飞地讲流程:“您看,污水进了这个罐,出来就能浇地……”话没说完,厂区外突然传来吵嚷声,有人喊着“找领导评理”。
县委办主任牛正明快步出去,没两分钟就跑回来,凑到李毅飞耳边压低声音:“书记,来了十几个村民,说要告王海偷排。”
李毅飞皱了下眉,声音没降:“让他们进来,正好当着面说清楚。”
村民一涌进车间,带头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汉,手里攥着一把稻穗。
他走到李毅飞面前,把稻穗往王海面前一递,枯黄的颗粒簌簌往下掉:“领导!您给俺们做主啊!
这家厂白天开机器装样子,晚上就往渠里排黑水!俺们村的水稻,全枯死了!”
王海的脸瞬间煞白,手忙脚乱地摆:“李书记,这是误会!绝对是误会!老汉不懂,乱说话!”
“是不是误会,查了就知道。”李毅飞打断他,转向随行的执法人员,“全面查,重点找隐蔽的管道,别漏了角落。”
执法人员拎着工具散开,半个多小时后,有人在厂区西北角喊了一声。
李毅飞走过去,只见半人高的杂草被扒开,一根黑色的管道裹着泥,从车间墙角延伸出来,直通外面的灌溉渠。
管口挂着绿藻,残留的污水泛着泡,一凑近就呛得人皱眉——那味道,很冲。
“王海,这管道是你的吧?”李毅飞的声音冷了下来。
王海往后退了两步,腿一软,差点坐地上:“我……我不知道……是工人私装的……”
“立即停产整顿!”李毅飞没听他辩解,声音掷地有声,“环保局马上立案,公安现在就把人带走问话!这种偷排坑农的事,白水绝不姑息!”
执法记录仪的镜头对准王海,他瘫在地上,嘴里还嘟囔着“我错了”,但没人再理他。
回程的车上,陈建国看着窗外,忍不住叹气:“这才第一家就查出问题,后面的企业,怕是还有猫腻。”
李毅飞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膝盖:“有猫腻就查,查到一个办一个。环保不是做样子,得动真格,不然老百姓的稻穗还得枯死。”
第二天一早,县委会议室又坐满了人,这次连乡镇一把手都来了。
宣传部长朱诗怡带着两个摄像,一进门就把机器架好,镜头扫过全场,原本还小声议论的局长们,瞬间都坐直了身子。
“今天的会,全程记录。”李毅飞看了眼朱诗怡,然后拿起桌上的照片——那是村民田里枯死的稻穗,还有排污管的特写,“昨天开发区的事,大家都看见了。
我们三令五申要抓环保,可有人就是阳奉阴违,把规定当耳旁风!
从今天起,成立专项检查组,分三组,对全县所有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不管是老厂还是新厂,一个都别漏!”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金市长的秘书探进头:“李书记,金市长到白水调研,听说您在开环保会,过来看看。”
金市长跟着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他扫了眼桌上的照片,笑着拍了拍李毅飞的肩膀:“你们这排查搞得好!
环保是民生大事,市里肯定支持。”说着,他拿过排查表,指着“拉网式”三个字,“我让市环保局调两队执法人员过来,下午就到。
要是人手不够或者遇到阻力,直接给我打电话,市里给你们撑腰。”
有了市长的话,检查组的底气更足了。
可刚查了三天,李毅飞的电话就开始响——有某位老领导打来的,说“王海是我老部下,能不能从轻处理”;
有兄弟县的同事,说“建材厂的张厂长跟我熟,通融下”;
甚至省里城建局的刘处长,都打来电话,语气委婉:“白水的环保别太严,影响企业发展不好。”
李毅飞握着听筒,每次都只说一句话:“领导,我把村民的稻穗照片发您微信了,您看看就知道,没法通融。”
最让他意外的是周五晚上的电话,来电显示是望原县一家咨询公司。
老板的声音透着油滑,一上来就热络地喊“李书记”:“听说你们在搞环保大检查?我们公司有专业顾问,能帮企业做整改方案,保证验收过。”
李毅飞皱了皱眉:“不用了,我们有自己的执法团队。”
“别啊李书记。”老板笑出声,语气里带着暗示,“有些事,官方团队未必方便。
比如检测数据,我们能‘调’到合格线,费用好说——您身边要是有人想‘赚点’,我们也能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