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红卫一脑门子汗
第4章 王红卫一脑门子汗 (第2/2页)后来导演了一部话剧,上了央视。这部话剧,就是曹忠,杨蜜独幕戏选的《北京人》。
但在那之后,她再也不碰导演这个行当,差不多八年了。
导演也是需要天赋的,崔新琴经历过,所以清楚。
一样的剧本,有人拍摄出来,是斗破苍穹。
有人拍摄出来,就是斗气化马。
导演的镜头感,画面感,空间美学,都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
其实美学这个事儿,有的时候特别像数学题。
人急了什么都做得出来,就是数学题和美学,是真培养不出来的。
镜头语言、构图、色彩就像是函数,概率,代数。
“老师,我懂您的意思。但是……我想当导演。”
曹忠的话让崔新琴再度失语。
“而且老师,您知道我有美术功底,我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很多画面,我脑子里是非常清楚的,我也随时可以把它们画成分镜图。
我相信在这个剧本的拍摄上,没人会比我做得更好。
希望老师能帮助我。”
对方的语气相当坚定,崔新琴看着曹忠,发现他的目光也很是坚毅。
带过这么多年学生,崔新琴忽然有些恍然。
这个目光,当初在带陈昆的时候,她曾经见过。
陈昆的家境不好,当时崔新琴给他找了很多机会。
而就在俩人交流的某一刻,陈昆就直视着她的眼睛,告诉她,他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男演员之一。
他也的确做到了,提名过金马,也得了几个最佳男主角的奖项,甚至还拍了《云水谣》,马上就要上映。
内部她帮忙审过成片,这部电影,陈昆大概率还能争取几个奖项。
“好吧。”
崔新琴点了点头,“既然你这么坚定,我会力所能及的给你全部的支持,说吧,你想怎么干?”
曹忠朝着崔新琴鞠了个躬,道:
“我想先把剧本通过导演系那边审查一遍,
而后请导演系的老师看看能不能挂上监制的名字,牵线看看能不能拉一些投资。
立项的问题,也需要老师的帮助。
再者,想要请老师帮忙推荐几个演员,比如老金这个角色,我想让家是金陵籍的来演,可能会用到方言。”
“要求还不少。”
崔新琴皱了皱眉,忽然想到什么,
“对了,你的家庭情况,能支持你拍这种电影?这个投资可不少,你算过成本吗?”
“如果能得到各方帮助的话,我估计着起码要五百万,家里大概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我肯定尽全力去支持,但是资金……”
崔新琴想了想,
“说起来,你陈昆师哥的《云水谣》电影的投资成本三千万呢,据说中影出了一半还多。
这两天他给我打电话,还说到中影的韩总跟香港导演周星池定下了协议,要扶持年轻导演,签下了明年投资星辉公司十个年轻导演的名额。
如果韩总能看中你这个剧本,应该也能出一部分。”
其实崔新琴在这方面的资源不多,也就没夸什么海口。
只是给曹忠说了下她知道的信息。
“行吧,剧本我会给到王红卫老师看看,你要不先回去等等消息?”
“谢谢老师。”
眼见对方下了逐客令,曹忠道了谢离开。
“对了,真要拍电影的话,还是要注册个企业最好,现在校内有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提供创业资金,但数目不会很多。”
崔新琴喊回曹忠,叮嘱了一句,挥了挥手。
办公室内,
崔新琴在座位上坐了一小会儿,深呼了一口气之后。
上了四楼。
表演系和导演系在一栋楼里,都是在学校的北面,西面是图书馆,东面是餐饮服务中心。
“王老师啊,有点事儿请你帮忙。”
四楼,崔新琴看到了王红卫。
王红卫,多年的导演系班主任,进修班的指导老师。
也是宁浩的领路人。
《绿草地》,《疯狂的石头》,他都是监制。
由于初期刘得化的投资早早用尽,也正因为他后来在中影华纳磨来的后续投资七十万。
打响了小成本电影撬动高票房的第一枪。
甚至因此促成了中影韩总的策略转变。
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他是不可能给星辉投资十部电影的名额和机会的。
而王红卫,现在自然也是中影座上的香饽饽。
“崔姐有事儿安排?包在我身上。”王红卫笑嘻嘻的,“之前要不是崔老师推荐了黄博这个典型角色,我们之前的拍摄也不能这么顺利。”
这话是真的,对于北电好多演员来说,崔新琴,又叫崔妈。
掌握这帮人秘密最多的,恐怕就是她了。
崔新琴也不客气,把剧本递给了王红卫。
“我学生,写了个剧本。想要找个导演系老师挂监制,然后帮忙给拉点儿投资,你给瞅瞅?”
“表演系学生,拍电影?”
王红卫一颤,诧异不已。
“对。”
“那我得瞅瞅,不过崔姐放心,最近我在中影面子还行,投资啥的,不在话下。对了,这电影预计投资多少钱?”
王红卫现在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甚至说从暑期《疯狂的石头》上映之后,到今天这半年,他都是飘的。
逢谁都是,看没看《疯狂的石头》啊?我学生拍的!
“五百多万吧。”崔新琴道。
“多少?!”
王红卫顺手抄过剧本,听到崔新琴说的数差点没把剧本扔了。
转瞬之间,大光头上就是一脑门子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