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天下桑香续:高山桑语鸣
312天下桑香续:高山桑语鸣 (第2/2页)阿竹成了风澈的得力助手,他不仅自己学得快,还主动教村里的其他年轻人。每天清晨,他都会第一个来到暖棚,查看桑苗的生长情况和蚕宝宝的进食情况,遇到问题就及时向风澈请教,然后再教给大家。
“风澈哥,你看这蚕宝宝,吃了撒过岩蜜水的桑叶后,长得比以前壮多了,也没有再出现生病的情况。”阿竹指着蚕匾里白白胖胖的蚕宝宝,高兴地说道。
风澈笑着点头:“岩蜜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增强蚕宝宝的抵抗力。等蚕宝宝吐丝结茧时,我们再看看蚕丝的质量有没有提升。”
守苗爷爷培育的抗锈病蚕种果然不负众望,不仅适应了山区的气候,而且抗病能力极强,没有出现一例病害。蚕宝宝长得很快,从小小的蚁蚕,慢慢长成了五龄蚕,体型比当地原来的蚕宝宝大了一圈,通体呈淡绿色,看起来格外健康。
蜜香桑的嫁接也取得了成功,嫁接后的桑苗长势喜人,叶片肥厚多汁,带着淡淡的蜜香,蚕宝宝们非常喜欢吃。风澈发现,用蜜香桑叶喂食的蚕宝宝,吐出来的蚕丝不仅更洁白,而且韧性更好,光泽度也更高。
“陈老伯,你看这蚕丝,质量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风澈拿着一缕刚缫出的蚕丝,递给陈老伯。
陈老伯接过蚕丝,放在手里仔细摩挲着:“不错不错!这蜜香桑和抗锈病蚕种搭配,简直是绝配!缫出的蚕丝可以织成高档的锦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丝质量,陈老伯又改良了缫丝机,在缫丝过程中加入了温水浸泡的步骤,让丝胶更好地溶解,缫出的蚕丝更加顺滑。“这样缫出的蚕丝,织出来的布料手感更好,光泽度也更高。”陈老伯一边演示,一边说道。
村里的百姓们看着缫出的优质蚕丝,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岩伯感慨道:“以前我们的蚕丝质量差,卖不上价钱,只能勉强糊口。现在有了大乾的好技术、好桑种,我们的蚕丝终于能卖出好价钱了!”
风澈还发现,村里的岩蜜资源非常丰富,除了用来喂蚕,还能制作成桑果蜜饯、岩蜜桑茶等特色食品。他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用桑果和岩蜜制作桑果蜜饯,用桑叶和岩蜜煮制岩蜜桑茶,味道香甜可口,深受大家喜爱。
“这些特色食品不仅能自己吃,还能拿到山下的集市上卖,增加一份收入。”风澈对岩伯说道。
岩伯非常赞同:“是啊!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桑蚕合作社,把村里的蚕丝、桑果蜜饯、岩蜜桑茶都集中起来销售,这样就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风澈的帮助下,箐口村的桑蚕合作社很快就成立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种桑养蚕,有的负责缫丝织布,有的负责制作特色食品,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好,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吸引了山下的商人前来收购。
第四章高山桑蚕节
深秋时节,乌蒙山区的枫叶红了,漫山遍野像燃烧的火焰。箐口村的桑田一片丰收景象,蜜香桑长得郁郁葱葱,蚕房里的蚕宝宝正忙着吐丝结茧,桑蚕合作社的院子里,堆满了洁白的蚕茧和缫好的蚕丝,空气中弥漫着桑叶和岩蜜的香甜气息。
为了庆祝桑蚕丰收,也为了推广村里的桑蚕产品,岩伯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举办第一届“高山桑蚕节”。消息传开后,附近村寨的百姓们都纷纷赶来,就连山下集市上的商人也闻讯而来。
桑蚕节的会场设在村后的空地上,周围挂满了用蚕丝编织的灯笼,上面绣着蚕宝宝、桑苗和岩蜜的图案,格外精致。会场里摆满了村里的桑蚕产品,有洁白的蚕丝、精美的桑丝手帕、香甜的桑果蜜饯、醇厚的岩蜜桑茶,还有用桑丝织成的小饰品,琳琅满目,引得大家驻足观看。
风澈和陈老伯作为特邀嘉宾,坐在**台上。岩伯拿着话筒,对众人说道:“今天,我们举办第一届高山桑蚕节,首先要感谢大乾来的风澈公子和陈师傅,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好技术、好桑种,让我们摆脱了桑蚕绝收的困境,迎来了丰收。也要感谢各位乡亲、各位商人的支持,希望通过这次桑蚕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箐口村的桑蚕产品,让我们的桑香飘出乌蒙山!”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百姓们纷纷向风澈和陈老伯挥手致意。风澈站起身,笑着说道:“各位乡亲,各位朋友,其实我没做什么,真正厉害的是你们自己。是你们在困境中不放弃,是你们努力学习新的技艺,才有了今天的丰收。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箐口村的桑蚕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高山上的桑香一定会飘满天下!”
桑蚕节上,还举办了桑蚕技艺比赛。来自各个村寨的蚕农们同台竞技,比拼桑苗嫁接、蚕种培育、缫丝和织布技艺。阿竹凭借精湛的嫁接技术和优质的蚕丝,获得了“高山桑蚕能人”的称号;村里的妇女们用桑丝织成的《乌蒙山桑蚕图》,获得了织布比赛的金奖。
陈老伯也带着他改良的山地缫丝机来到了桑蚕节,机器运转时,蚕丝如银线般缠绕在丝籰上,引得众人啧啧称奇。“这台缫丝机是专门为山区设计的,轻便耐用,操作简单,一次能缫出十五绪丝,比原来的机器快了很多。”陈老伯骄傲地介绍道。
桑蚕节的最后,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岩伯为获奖的蚕农们颁发了奖牌和奖品,奖牌是用当地的彩石雕刻而成的,上面刻着“高山桑蚕能人”六个字,奖品则是一套桑蚕工具和一本《高山桑蚕精要》。
傍晚时分,桑蚕节圆满结束。百姓们围着篝火,跳起了当地的桑蚕舞,手里拿着用桑枝做的道具,舞步欢快,歌声嘹亮。风澈和陈老伯也加入了跳舞的队伍,和百姓们一起庆祝丰收,欢声笑语回荡在乌蒙山区的夜空。
“风澈公子,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根本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阿竹端着一碗岩蜜桑茶,递给风澈。
风澈接过茶碗,喝了一口,香甜的气息在嘴里散开:“阿竹,不用谢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会常来看你们,也会把你们的桑蚕产品推广到京城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乌蒙山的桑香。”
第五章桑香漫高山
桑蚕节结束后,箐口村的桑蚕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风澈把蜜香桑的培育方法和抗锈病蚕种推广到了附近的村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桑养蚕,加入了桑蚕合作社。大乾朝廷也派人在云贵山区设立了桑蚕推广站,专门指导百姓们发展桑蚕事业。
风澈和陈老伯在箐口村待了一个月,看着村里的桑蚕事业步入正轨,才放心地准备离开。离开那天,村里的百姓们都来送行,大家手里拿着桑苗、岩蜜、桑果蜜饯等礼物,往他们的骡马背上塞。
“风澈公子,陈师傅,你们一定要常来啊!”岩伯拉着风澈的手,依依不舍地说道。
阿竹递给风澈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包蜜香桑的种子和一瓶岩蜜:“风澈哥,这是我们村里最好的桑种和岩蜜,你带回去给守苗爷爷和陈老伯尝尝。等我学好了桑蚕技艺,也要去京城的桑蚕学堂学习,回来教更多的人。”
风澈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好!我在京城等你。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桑蚕事业会给你们带来希望的。”
踏上返程的山路,风澈回头望去,箐口村的吊脚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村后的桑田郁郁葱葱,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他知道,乌蒙山区的桑蚕故事,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
回到长乐宫时,已是初冬。凤染霜和慕容冷早已在宫门口等候,看到风澈和陈老伯平安归来,脸上满是欣慰。“西南的情况怎么样?”凤染霜问道。
风澈把西南的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遍,还拿出了阿竹送的蜜香桑种子和岩蜜:“娘,这是乌蒙山的蜜香桑种子,比我们培育的还要优质;这是岩蜜,用来喂蚕能增强抵抗力,还能制作特色食品。”
守苗爷爷接过蜜香桑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蚕种册里:“太好了!我要把这些种子培育成桑苗,推广到更多的高山地区。”
陈老伯则拿着岩蜜,笑着说:“我要研究一下,能不能用岩蜜改良缫丝工艺,让蚕丝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慕容冷看着风澈带回的西南桑蚕产品,满意地说道:“做得好!西南山区的桑蚕事业发展起来了,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还能丰富我国的桑蚕品种。朕要把乌蒙山的桑蚕经验写入《万国桑蚕录》,让各国都学习借鉴。”
春节来临,长乐宫收到了来自云贵山区的新年礼物——一箱优质的蜜香桑蚕丝、一盒香甜的桑果蜜饯和一瓶醇厚的岩蜜桑茶。凤染霜看着这些礼物,笑着对慕容冷说:“你看,高山上的桑香,也飘到京城了。”
慕容冷打开岩蜜桑茶,茶香混合着岩蜜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是啊,这天下桑香,终于真正遍布四海了。从南洋到东洋,从西域到西南高山,每一个地方都有桑苗生长,每一个地方都有百姓因桑蚕而安居乐业。”
除夕夜,风澈坐在桑园里,看着漫天的烟花,心里想着西南山区的百姓们。他知道,那里的吊脚楼里,一定也洋溢着欢声笑语,百姓们正围着篝火,庆祝着丰收的一年。而这桑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座高山,每一片平原,每一片水乡,在每一个为桑蚕事业努力的人心里,生生不息,温暖绵长。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跨越了山海,穿越了寒暑,在高山的云雾里,在水乡的烟雨里,在北国的风雪里,在南洋的雨林里,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而风澈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为桑蚕事业付出,只要还有人坚守着那份温暖与希望,这桑香就会永远飘满天下,这传奇就会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