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波斯秘色,琉璃辉光
380波斯秘色,琉璃辉光 (第2/2页)波斯的匠师们则带领大乾的工匠参观了他们的琉璃工坊。那高达数丈的琉璃窑炉,那对火候精准到极致的控制,那运用各种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秘方,尤其是如何烧制出那种清澈无瑕、色彩饱和的“法琅汉”琉璃的技艺,让大乾的工匠们深感震撼。他们同样展示了过程,但对于窑炉的精确结构、温度曲线以及某些特殊着色剂的来源,也保持着最后的秘密。
这是一场顶尖高手之间的技艺切磋,是耐心与诚意的较量。
转机发生在一个傍晚。大乾的窑火专家在观摩波斯匠人处理一种用于产生深蓝色的钴料时,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指出其中杂质可能影响呈色,并提出了一个提纯的建议。波斯匠人将信将疑地尝试后,烧出的琉璃蓝色果然更加纯正明亮!此事极大地震撼了波斯方面。
阿尔达希尔当夜便召集了双方核心成员。他慨然道:“智慧的火花,唯有在碰撞中才能闪耀。我提议,我们不再拘泥于一点一滴的交换,不如共同设立一个‘大唐-波斯联合工坊’,汇集两国顶尖匠人,共同研究色彩与材质的奥秘。不仅限于丝绸与琉璃,还可涉及陶瓷、金属、纸张!我们将共享此地的一处优质水源,共同分析其成分;我们将共同改进窑炉,记录下所有的数据!”
这个大胆的提议,得到了风澈派来的团队负责人(一位极具远见的宗室子弟)的积极响应。联合工坊很快在泰西封郊外建立起来。大乾的染缸与波斯的琉璃窑比邻而居,两国的匠人吃住在一起,日夜探讨,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的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波斯的某种白铅矿与大乾的某种植物胶混合,能产生一种新的、更明亮的黄色染料;大乾的窑火控制经验与波斯的琉璃配方结合,竟能烧制出带有丝绸般柔和光泽的琉璃。
一年半后,当联合团队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长安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几匹染着前所未有、被命名为“波斯蓝”、“琉璃紫”的新锦,几件融合两国技艺、流光溢彩的新式琉璃器,更有数十卷记载着共同研究成果的厚厚笔记,以及一份由波斯皇帝与大乾皇帝共同签署的《泰西封联合研究备忘录》。
风澈抚摸着那光滑如玉、色泽梦幻的“琉璃紫”锦缎,又拿起一件内嵌金色纹样、仿佛将星空封存其中的琉璃碗,龙心大悦。“此乃真正的‘共攀高峰’!”他立即下诏,在长安设立“四方技艺院”,邀请波斯、乃至西域、吐蕃、暹罗、草原的匠人前来,以联合工坊的模式,进行更广泛的技艺交流与创新。
风染霜依据联合研究成果中的新色彩和新材质感,设计了一套名为“星辰瀚海纹”的图样,既有东方的玄奥,又有波斯的华丽,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仿佛浓缩了丝路上所有的夜空与珍宝。
丝路合作总署内,标注着“波斯”的卷宗最为厚重,里面不仅有技术资料,更有联合实验的记录和那份意义深远的备忘录。慕容冷越知道,丝路合作,至此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技术的单向输出或简单交换,跃升为了顶尖文明的共同研发与创新。
长乐宫的桑树下,风澈、风染霜与穆罕默德王子共赏新锦与琉璃。风澈感叹:“昔日丝路,驼铃传递的是货物;今日丝路,使者交流的是智慧。这或许才是这条道路,所能承载的最珍贵的价值。”
穆罕默德王子微笑颔首,眼中映照着琉璃的辉光:“当东方的智慧与西方的秘术,如同经纬交织,其所呈现的,将是照亮整个时代的、文明的华章。”
夜色中的长安,因这些来自波斯的异彩和更深层次的智慧交融,显得愈发深邃与璀璨。这条以桑为媒起点的道路,已然化为一座无形的、连接东西方智慧巅峰的桥梁,其未来,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