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命运织机续
389命运织机续 (第2/2页)此外,在风染霜的坚持下,一项更为大胆的“幼学交换”计划也开始小规模试行。选拔一些聪慧的幼童,前往友好邦国的宫廷或显贵之家,进行为期数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接纳对方的孩子来到长安。风染霜希望,这些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消除天然的隔阂,成为未来连接各国、理解彼此的最坚固桥梁。皇子风澈,自然成为了第一批交换幼童中的一员,目的地是波斯的伊斯法罕。
消息传出,朝野虽有微词,但目睹了博览会带来的巨大效益与帝后坚定不移的意志,反对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人们开始意识到,陛下与皇后所图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利益,而是一个跨越数代人的、更加宏大的文明蓝图。
慕容冷越站在那幅日益繁茂的桑树下,对即将远行的风澈谆谆嘱咐:“澈儿,此去波斯,你不仅是大乾的皇子,更是文明的信使与学子。用心看,用心学,将波斯的智慧带回,亦将大乾的友善播撒。”
风澈虽年幼,却已在父母营造的开放环境中耳濡目染,他郑重地点点头,眼中没有畏惧,只有对未知世界的期待。
风染霜为他整理衣襟,将一枚雕刻着桑叶与星轨的玉佩放入他手中,柔声道:“见玉如见爹娘。记住,长安是你永远的根,但世界,将是你驰骋的疆场。”
送别了风澈,慕容冷越与风染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丝路驿学”的推行与深化中。他们知道,真正的文明交融,是让每一个行走在丝路上的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善意与理解;是让不同血脉的后代,在追溯自身来历时,能看到一条条交织的、绚烂的文化脉络,而非清晰的界限。
数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丝路联合工坊不断推出令人惊叹的联合创造;格物院的“万像星台”已能绘制出前所未有的精密星图;明理堂的年度论坛,其议题已从哲学思辨延伸至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协调贸易标准等现实领域;而“丝路驿学”更是如星火燎原,在帝国乃至周边邦国推广开来,极大地降低了民间交往的障碍。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支风尘仆仆的使团回到了长安。为首的,是已经成长为挺拔少年的风澈,与他同行的,还有几位波斯、希腊的年轻贵族子弟,他们是在伊斯法罕与雅典结识的挚友,此次随团前来,既为朝见,更是为了回到风澈口中那个“不可思议的长安”继续深造。
慕容冷越与风染霜在长乐宫接见了他们。看着儿子眼中沉淀的智慧与开阔的气度,听着他用流利的波斯语与希腊语向父母介绍他的朋友们,讲述他在异国的见闻与思考,帝后二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他们播种于未来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是夜,慕容冷越携风染霜再次登上皇宫高处的露台。脚下的长安城,万家灯火,犹如地上的星河,其中闪耀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光芒。城市的规模比之博览会时又扩大了许多,新的建筑融合了更多元的风格,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活力与自信。
“皇后,你看,”慕容冷越遥指远方,那里是格物院“万像星台”隐约的轮廓,其上的观测镜正对准深邃的夜空,“博览会是经纬交织成锦,而今,我们似乎正在将这幅锦绣,向着更浩瀚的领域延伸。”
风染霜依偎在他身旁,轻声道:“是啊,陛下。从桑蚕丝线到星辰大海,从长安一城到天下万邦,从器物交流到命运与共……这台‘命运织机’,从未停歇。而我们,”她抬头望向慕容冷越,眼中映照着天上星光与人间灯火,“能为其开篇,幸甚至哉。”
慕容冷越握紧她的手,目光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由更加紧密相连的文明共同建造的巨舰航行于无垠大海,探索着未知的大陆;格物院的星光最终与宇宙深空的奥秘相连;明理堂的灯火则照亮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寻求福祉的道路。
他低沉而充满信念的声音在夜风中回荡:
“锦绣已成,然经纬无穷。这文明交融的史诗,永无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