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是活的
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是活的 (第2/2页)“停。”孙石根抬起手臂,声音沙哑低沉,如同风吹过石缝。
整个队伍瞬间凝固,战士们半蹲下身,枪口自然指向外围,没有任何多余的声响。
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林间显得格外清晰。
“老伯,怎么了?”警卫连长李铁牛凑上前,压低声音问。
他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但此刻动作轻捷得像只狸猫。
孙石根没回头,用木棍指向左前方一片看似毫无异状的灌木丛:“那边,三步外,有个陷坑,老辈子猎熊的,掉下去,穿成串。”
“树杈上,有线,连着铃铛,响一声,对面山梁上的兔子就能听见。”
李铁牛顺着望去,借着极其微弱的光线,才勉强看到那根几乎与树皮同色的细线,不由得脊背一阵发凉。
他身后,一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小战士,忍不住轻轻咂了咂舌,被旁边的老兵瞪了一眼,赶紧捂住了嘴。
“跟着我的脚印,一步别错。”孙石根说完,再次迈步,他的脚步落在那些看似寻常的落叶和凸起的树根上,却无比稳妥。
队伍继续前行,速度缓慢,却坚定不移地向着敌人认为绝不可能通行的方向移动。
脚下的路早已不能称之为路,有时是干涸的河床,布满了滑腻的卵石;有时需要攀爬近乎垂直的岩壁,手指紧扣着石缝,脚尖探寻着微不足道的支点!
有时则要侧身挤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石缝,冰冷的岩壁蹭着肩背。
汗水浸透了破旧的军装,又被夜风吹得冰凉,贴在身上。
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喘息,和偶尔碎石滚落山谷传来的回响。
孙石根像一头识途的老马,在这迷宫般的绝境中指引着方向。
他有时会停下来,用手抚摸某些岩壁上模糊得几乎无法辨认的刻痕,或者抬头通过树冠的缝隙观测星辰的位置。
他走的,是一条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千年古栈道。
据说是北魏时期僧侣和药农踩踏出来的,后来湮没在历史与荒草之中,只存在于极少数像他这样的老猎人口耳相传的记忆里。
“连长,这……这真是路吗?”小战士喘着粗气,忍不住又一次低声问李铁牛。
他年纪小,体力消耗更大,声音都有些发颤。
李铁牛回头看了他一眼,黑暗中看不清表情,只低声道:“别废话,跟着老伯走。这就是路,是咱老祖宗留给咱们的活路!”
孙石根闻言,脚步未停,只是淡淡地甩过来一句,像是说给那个小战士听,又像是自言自语:“鬼子画了图,修了炮楼,占了大道。他们以为山就是沙盘上的泥巴疙瘩……他们不懂,这山,是活的。”
他的话淹没在夜风里,却让听到的几名战士心中莫名一定。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两个时辰,也许是半宿,就在所有人的体力都快要到达极限时,前方的孙石根突然停了下来,举起拳头。
队伍再次无声止步。
“到了。”孙石根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
他示意队伍散开隐蔽,然后带着李铁牛和几名骨干,匍匐着向前爬去。穿过一片极其茂密的、带着尖刺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
他们竟然置身于一处极其隐蔽的断崖之上。
这断崖像太行山巨人额头上一块突出的眉骨,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暗,而远处……
远处,大约数里之外,一片山谷盆地中,灯火通明!
那是一片庞大的建筑群,几座大院轮廓分明!
雪白的探照灯的光柱如同巨大的白色扫帚,来回划破夜空,不时扫过院墙外林立的岗哨、,铁丝网,以及停放在空地上的军用卡车和摩托车。
即使在这么远的距离,也能隐约看到蚂蚁般大小的人影在移动,甚至能听到随风飘来模糊不清的日语口令和马达的轰鸣声。
一座竖着高高天线的大院前,甚至可以看到一面醒目的日军军旗,在灯光的映照下,像一个苍白不祥的印记。
那里,就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前线司令部!
那个发出指令,织就了笼罩整个太行山“囚笼”的心脏所在!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八路军战士,呼吸都为之停滞。
他们穿越九死一生的绝境,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绕到了这铁桶阵的最中心,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
李铁牛强压下心头的震撼,迅速掏出望远镜,仔细观察着。
他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敌营的布防,明暗哨位,主要建筑的分布……
这一切珍贵的情报,正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孙石根掏出随身携带的旱烟,缩在角落里,看着正在绘制地图的李铁牛道:“你们看!多田的‘囚笼’……他算死了大道,算死了山头,可他少算了……少算了我们脚下的土地!”
“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活路,不是几个铁疙瘩就能锁的住的!”
“山。是活的……”
李铁牛缓缓放下望远镜,看向身旁须发皆在夜风中微颤的老猎人孙石根。
孙石根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肌肉似乎抽动了一下,
深邃的目光从山下那耀武扬威的敌营,缓缓移到脚下这片沉睡了千百年,此刻却托举着他们这群不速之客的悬崖,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身边这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却燃烧着不屈火焰的年轻战士身上。
他没有说话,只是猛吸了一口旱烟,用力的将烟锅袋扣在的岩石上。
“咚,咚咚。”
一声沉闷的微响,仿佛战鼓的前奏,敲碎了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
“李长官,你们还有一个时辰可以行动,一个时辰后必须撤离,否则,会有暴露的风险!”
“行,老伯,我知道了,”李铁牛转头,看着众人道:“按照之前布置的行动计划,分三组行动,无论如何。一个时辰后在这里汇合.”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