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将,不能无帅
第16章 将,不能无帅 (第1/2页)李牧回到邯郸后,赵王迁任命他为大将军,统领全军,命令其率部南下,组织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原本的三十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一带与秦军对峙。他采取坚守不出、待敌疲惫、伺机反击的策略,拒不出战。
恒奕的秦军远道而来,不宜久战。他决定主动出击,率主力攻打肥下,打算引诱赵军来援,趁其出营时一举歼灭。
但这个计策被李牧识破。
赵将赵葱建议出兵救援肥下,李牧却说:“敌攻我救,是被动应战,兵法所忌。”于是坚持不出。
秦军主力调往肥下后,大营空虚;赵军多日避战,秦军已习以为常,放松戒备。
李牧趁机夜袭秦军大营,俘虏全部留守敌军,夺取全部辎重。
他判断恒奕必会回援,于是部署部分兵力正面迎敌,主力则埋伏于两翼。
当正面赵军与回援秦军接触后,他立即下令两翼夹击,形成钳形攻势。激战之后,赵军大胜。
自余县出兵,不过半月。二十五万秦军,死伤惨重,十余位将军中,唯有蒙武所部损失较轻。
其余诸将,皆战死沙场。
恒奕仅带少数亲兵突围而出,不敢归秦,转而逃往燕国,投奔燕王。
咸阳听闻战况,秦王大怒,下令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只求恒奕首级。
……
“执夫小儿!”
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愤怒的吼声。
训练中的士兵、赤膊的年轻人纷纷抬头张望,是谁敢如此辱骂他们夫长。
真不怕死。
可当他们看清来人后,一个个立刻低头不语。
“执夫见过蒙将军!”
执夫从营帐中走出,见来者是蒙骜将军,微微颔首。
看着蒙骜满脸通红、怒火中烧的模样,执夫神情依旧平静。
“小儿可敢随老夫杀入赵境!”
蒙骜盯着执夫,苍老的面容中透出森森杀意。从语气就能听出,他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执夫轻叹一声,缓缓开口。
“将军请留守余县,一个时辰后,执夫率骑兵入赵。”
看着还想说话的蒙骜,执夫抬起眼,认真说道:
“步兵入境,必遭全歼。王翦将军的四万骑军不在,唯有我这一骑可用。”
蒙骜愤怒的双眼与执夫冷静的目光交汇。
“将,不能无帅!”
不久,随着执夫话音落地,那位为大秦征战数十年的老将,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水。
蒙骜痛苦地闭上双眼,泪珠滑落,他低声对执夫说道:
“若需何物,尽可告知。”
此时站在执夫面前的,不再是叱咤风云的大秦将军,而是一位鬓发斑白、心碎的老父。
执夫明白他的心情,也感受过同样的痛。
从当年新兵营的夫长,到如今亲眼看着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个个倒下,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执夫比谁都清楚。
对蒙骜这样的将军而言,失去的是儿子。而对执夫来说,每一位兄弟的离去,都是心头被割下一刀。
那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煎熬,除了责怪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请将军放心,我定将蒙武带回秦国。”
一个时辰后,余县城外,一支由三千七百名秦军骑兵组成的队伍疾驰而出。
队列中,黑色战旗上猛虎图案猎猎作响。
他们神情冷峻,目光坚定,队伍前列,是一位身披铠甲、肩披战袍的少年将军。
他白色披风之下,背着一把引人注目的长刀。
蒙骜立于城墙之上,望着远去的身影,缓缓转头看向身旁两名士兵。
他们手中,托着一块摆满方布的木盘,每块布上都写着一个名字。
脑海中浮现执夫方才所言:
“这是我帐下三千七百余人的家书,若我们无法归来,请将军替我们送到家人手中。”
“走,赶紧走,呸!”
“你他妈快点。”
武城郊区,数百名被绑的秦兵拖着脚步前行,身后是手持刀矛的赵兵,一路上拳脚相加,唾沫横飞。
一行人来到一处土坑前,赵兵互相看了看,露出狰狞的笑容。
咻——!!
他们纷纷挥刀动矛,将这些不肯投降的秦兵当场斩杀。
尸身被一脚踢入坑中,场面冷酷。没有一个人反抗。
这些秦兵早已遍体鳞伤,一夜折磨使他们精疲力竭。对他们而言,死亡,反而是一种结束。
也许对那些老秦兵而言,最放不下的,是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
而对那些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他们此生最后的念想,或许就是母亲的身影。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瞬,他们心中闪过的,是一个骑兵的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