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秦阎王到底是谁
第24章 这秦阎王到底是谁 (第1/2页)蒙恬手中握有两万骑兵,加上蒙骜调拨的三万兵力,随时可执行命令,迅速支援任何一路大军。
次日清晨,二十万秦军再度出发,气势如虹。
蒙武带领大军缓缓向北推进,执夫与五千虎骑并肩而行,黑旗飘扬。身后,十万秦军如潮水般铺展数里。
无论是蒙武、执夫,还是虎骑中的老卒,他们望向北方的目光,冷如铁。
四个月前,他们曾被赵军团团围困,身边同胞一个个倒下。
如今,他们带着十万雄师卷土重来。
仅仅半日,蒙武与执夫便率军抵达平阳。
十万秦军在此列阵,二十个军阵,每阵五千人。
拔剑出鞘,秦剑寒光凛冽。蒙武面色如常,但那双眼睛里,藏着从未有过的杀意。
“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万千箭矢冲天而起,如灰纱笼罩半空,旋即倾泻而下,落入城墙之上。
惨叫声骤起,城墙之上数百赵军应声倒地。
连射三轮,蒙武果断下令攻城。
“杀!!!”
“杀!!”
前两军阵万名秦兵齐头并进,奔向城墙,人人手持秦剑,腰挎盾牌。
十余架木制云梯,在箭雨中艰难推进,慢慢靠近平阳城墙。
其余十八军阵静候后方,观望着前方将士攀爬高墙,等待总攻号令。
执夫骑在马上,站在蒙武身旁。他明白,蒙武要用铁血踏平赵国北方每一座城池,为那二十五万阵亡将士复仇,为昔日之败雪耻。
目光落在城墙之上,秦兵前赴后继,梯子上人影不断攀爬,有人被巨石砸落,下一刻又有人接续而上。
他知道,平阳守军撑不了多久。
原本赵军兵力就捉襟见肘,如今面对秦军如狼似虎的攻势,转眼间已有秦兵登上城墙。
接着,百人、千人陆续涌入。
平阳,破了!
一个时辰后,蒙武与执夫率军穿城而过,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十万秦军。
执夫望向街道两旁的木屋、酒楼,神情漠然。
吴志的城池不是紧锁城门,就是早已人去楼空,冷冷清清,什么也找不到。
这种局面在第二天、第三天,乃至每一天都重复上演。面对大秦十万雄师,赵军几乎无力抵挡。
仪寒县、古深县、从俗县、乎阳县……一个个小城接连失守。武城、常山相继被秦军纳入版图。
与此同时,王翦的军队也攻下了安邑,兵锋直指邯郸。
此时的赵国,在赵王迁中了离间计、诛杀李牧之后,整个国家仿佛失去了顶梁柱,风雨飘摇,命悬一线。
半个月后,刚刚拿下肥下的蒙武与执夫,率领大军抵达沙丘。
他们没有选择继续北上进攻赤丽,而是转道向南,绕至赵国腹地——沙丘。
拿下沙丘,便可与北面雁门的王翦大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大秦铁骑,随时可以直扑赵国都城邯郸!
可蒙武与执夫面前,横着一道难题。
沙丘之上,至少有十万赵军严阵以待。
恐怕此前秦军能一路破城拔寨,正是因为赵军主力早已调往此处。
“秦阎王,可敢一战!”
沙丘城下,一名身披白袍的魁梧将军策马而出。他手持长戬,立于战场之上,高声怒吼。
执夫皱眉望着那员赵将,神色复杂。他记得这个人——当初在太行设伏,袭击胡骑的就是他,后来二人交手不分胜负。
“这秦阎王到底是谁?”
蒙武听敌军如此叫阵,眉头紧蹙。
他想起半年前李牧领军时,也曾如此高呼“秦阎王”,而出战的正是眼前这位赵将。
这个“秦阎王”究竟是我军何人?为何赵军如此在意?
哒哒哒~!
一匹战马从蒙武身边掠过。他嘴唇微张,目光怔怔地看着执夫缓缓前行。
那个被敌军铭记在心的“秦阎王”……竟然是执夫!!!
可执夫什么时候得来这个称号?之前攻余县时,他……
蒙武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然明白过来。或许就是王翦口中那场山中之战——执夫带着千余骑兵,硬撼赵军两万铁骑。
那一战,一定发生了什么。
难怪李牧领三十万大军出战余县时,赵军士气高涨。
众人原以为是因叛将恒奕战败所致,原来真正的原因,是执夫未出战。
“击战鼓!”
望着缓缓前行的执夫,蒙武一声令下。
咚咚咚~!!!!
战鼓轰鸣,执夫来到赵将刘岩面前。他面无表情,眼神冰冷,直视前方。
刘岩盯着执夫年轻的脸,眼神像要烧起来。那次败北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耻辱。
这半年,他几乎没合过眼,拼了命地练武。只盼着今日,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击败执夫,一雪前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