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舆情风暴里的旧日志与新证
第 9 章 舆情风暴里的旧日志与新证 (第1/2页)2049年10月7日清晨的北京,神经纪元总部舆情室的全息屏突然被猩红的预警淹没。#星桥设备致患者脑损伤#的话题像野火般窜上热搜榜首,每刷新一次,相关讨论就暴涨五万条。屏幕中央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穿碎花裙的女人抱着昏迷的孩子哭嚎,孩子病床旁摆着台印着“星桥”logo的设备,女人的指甲划过设备外壳,嘶吼道:“就是这东西害了我儿子!神经纪元是骗子!”
林野刚踏进舆情室,老周就抱着平板冲过来,指尖在屏幕上划得飞快,声音发颤:“林总,这些发帖账号全是新注册的,IP散在十几个城市,但背后都是滨江创投旗下的‘锐思公关’!他们还把2027年‘小脑环’的旧故障帖翻出来,改了时间线,说咱们‘十年都没解决安全问题’!”
林野的目光钉在视频里的设备上——机身接口处有明显的磕碰痕迹,传感器保护膜都没撕,根本不像用过的正品。他伸手攥住口袋里的旧物,是2024年的临床日志,封皮上还留着苏晚画的小星星,边角被摸得发毛。“查这个女人的身份,还有孩子的就诊记录。”他的声音比全息屏的冷光还沉,“特别是医院名称和设备编号,一定要找到破绽。”
“已经查到了!”小陈跑进来,平板屏幕上跳出医院的区块链存证,“女人叫刘梅,孩子叫乐乐,上周在杭州某私立医院诊断为‘脑电波异常’,但医院记录显示,乐乐用的是‘滨江创投捐赠的医疗设备’,根本不是咱们的‘星桥’!还有刘梅的银行流水,昨天刚进账五万,打款方是锐思公关的监事!”
林野的眉峰骤然拧紧。滨江创投这是想偷换概念,把仿冒设备的锅扣在正品头上,彻底砸了“星桥”的口碑。他刚要让公关部发布澄清声明,私人终端突然震动,苏晚的名字跳在屏幕上——背景是纪委谈话室的白墙,她手里攥着份文件,指尖泛白,声音压得极低:“林野,滨江创投举报我‘收受欧盟医疗合作回扣’,纪委要我交2024年至今的资金流水,暂时没法帮你对接欧洲的事了。”
“你别慌,”林野的声音软下来,看着视频里苏晚耳后没摘的监管手环,突然想起2029年她递离职申请时,也是这样攥着文件,在办公室门口强装镇定,“欧盟的合**议里有资金流向记录,每一笔都能查,我让老周整理好发给纪委,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挂了电话,林野走到窗边,楼下聚集的记者已经举着“星桥伤人”的标语牌,全息摄像机的光在晨雾里晃得刺眼。他想起2027年“小脑环”被美敦力起诉时,也是这样被记者围堵,当时陈默拍着他的肩说“野子,咱们有证据,不怕他们造谣”。现在陈默还在曼谷整理仿冒设备的证据,他得先撑住这波攻击。
“林总,陈默的悬浮车快到北京了!”老周突然喊出声,“他说带回来关键证据,能证明滨江创投和黑岩生物的军用合作,还有锐思公关收买刘梅的录音!”
林野的心猛地一松,刚要转身,杭州社区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发来视频——周奶奶带着十几个患者家属,在医院门口举着“星桥救了我”的牌子,72岁的老人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2027年的“小脑环”使用证书,对着镜头说:“我用星桥记起了孙女的名字,要是这设备有害,我怎么会天天用?”
视频里的家属们也跟着附和,有人举起自己的康复诊断书,有人展示用“星桥”控制机械臂写的字。林野看着屏幕里周奶奶银白的发丝,突然想起2027年第一次给她装“小脑环”时,老人说“我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再记起人”,眼眶瞬间发热。
上午10点,陈默的悬浮车降落在总部楼下。他刚下车就被记者围堵,怀里抱着的黑色硬盘盒被挤得撞在胸口,却死死护着不让碰。“陈先生,您之前叛逃硅谷脑科,是不是因为知道‘星桥’有缺陷?”“滨江创投说神经纪元数据造假,您怎么看?”
陈默没理会追问,拨开人群往大楼冲,见到林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曼谷的仿冒窝点找到了加密硬盘,里面有滨江创投和黑岩生物的协议——他们想把‘星桥’的神经控制模块改造成军用设备,用来干预士兵意识!还有这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锐思公关负责人的声音传出来:“刘梅,你就说孩子是用星桥伤的,事后再给你加五万……”
林野接过录音笔,指腹摩挲着冰凉的金属壳,突然想起口袋里的旧临床日志。他翻到2024年8月15日那页,上面记着小宇第一次用“小脑环”的测试数据,陈默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认真:“脑电波波动0.1%,无异常反应,安全阈值达标”。旁边还有苏晚的批注:“已同步至卫健委云平台,备份编号20240815-001”。
“把这段录音和临床日志做成全息演示片,立刻发给所有媒体。”林野把日志递给老周,“还有,联系国家网信办,举报锐思公关造谣,要求他们下架所有虚假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