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冷静分析,破局有思路
第25章:冷静分析,破局有思路 (第1/2页)第25章:冷静分析,破局有思路
萧景珩的手指还停在“玉门”那两个字上,纸面泛黄,墨迹陈旧,可他的眼神却像刚被火燎过一样亮。
阿箬站在他身后,没敢出声。她知道,刚才那句“他们怕的是下一个动作”,不是装腔作势,是真杀机开始冒头了。
“你刚才说……玉门参将不会无缘无故告我?”她终于开口,声音压得低,像是怕惊动什么。
“废话。”萧景珩收回手,把账册往桌上一扔,“边关武将谁不知道规矩?亲王封地边界有异动,第一反应是上报兵部查证,而不是直接捅到御前。这波操作,快得离谱,狠得离谱,熟得更离谱——明显有人早就备好了剧本,就等锣鼓一响,立马开唱。”
阿箬听得直点头:“所以这不是军情,是戏台子搭好了,专等你上台领罪。”
“对。”他转身走到案前,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早凉了,他也不在乎,“而且这出戏最恶心的地方在于——它是‘合法’的。街头造谣还能靠供词翻盘,可这是八百里加急军报,盖着玉门关大印,走的是正经流程。就算我想自辩,朝堂也得按规矩来,三个月核实期,够他们把我名声踩进泥里八百回了。”
阿箬皱眉:“那咱们不能等啊!再拖下去,连皇上都信了,你还怎么洗?”
“所以咱不等。”萧景珩放下杯子,眼神一沉,“他们用官文陷害,咱们就用官路反查。既然这份军报能一级一级送到皇帝手里,那它也一定一级一级走过流程。我倒要看看,是谁第一个把它从玉门送出来的,中间经了几道手,有没有人改过内容、换过印鉴。”
阿箬眼睛一亮:“你是说——追源头?”
“不然呢?”他冷笑,“敌人以为封锁我府就是绝路,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把我关在这儿,反而让我能静下心来想清楚一件事:这场局,最大的破绽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他抬手点了点太阳穴:“燕王再聪明,也不可能让玉门参将亲自写完奏报,然后骑马三天三夜送到京城。中间必然有人传信,有人递文,有人盖章。只要找出那个‘送信的人’,顺藤摸瓜,迟早能摸到他裤腰带上的玉佩铃铛。”
阿箬听得热血上头,一拍桌子站起来:“我懂了!你现在出不去,但消息不一定非得你自己去找。我在西市混了这么久,认识的可不是一般乞丐——有专门帮人跑腿送密信的‘飞脚帮’,有天天蹲在六部衙门外捡废纸的‘抄渣老李’,还有给达官贵人通口信的‘嘴皮子张’!这些人耳朵比狗灵,眼睛比鹰尖,说不定早就见过那份军报的草稿或者副本!”
萧景珩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你还挺会攒人脉。”
“那当然!”阿箬叉腰,“你以为我这些年光靠骗饭活下来的?我可是京城情报网野生节点!你要查流程,我就给你扒流程底裤;你要找中间人,我就给你揪出他祖宗十八代穿开裆裤的照片!”
萧景珩忍不住笑出声:“行,那你这张‘嘴皮子’现在就得动起来。不过记住——别露脸,别提我名字,更别让人察觉你在打听军报的事。你就当是替哪个小世家公子打听‘最近谁家要升官’,轻描淡写,顺嘴一问。”
阿箬眨眨眼:“明白,主打一个‘不经意间撬动天下’。”
“还有。”他坐回椅子,指尖轻轻敲着桌面,“重点盯两个环节:一是军报送进兵部之前的最后一站——通常是驿站或巡骑司;二是兵部收文登记的档房。这种大事,不可能不留记录。哪怕只是个签收名字、时间戳,也能对上时间线。”
“要是有人伪造记录呢?”
“那就更好办了。”他眼神冷下来,“假的东西,总有痕迹。比如用墨不对、笔迹不像、日期冲突。只要我们手里有一份真实的时间链,就能把他们的谎言撕个稀巴烂。”
阿箬听得认真,一边记一边点头:“所以咱现在不求快,只求准。先理清流程路径,再锁定可疑节点,最后派人暗中查证——是不是这个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