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2章 初露锋芒
第一卷 第52章 初露锋芒 (第1/2页)部委专家督导组提前抵达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红星轧钢厂管理层激起了层层波澜。尤其是那位身份特殊的军队代表——据说来自总后勤部,是个不好惹的角色,更让气氛平添了几分紧张。
第二天一早,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李副厂长、林凡以及相关技术骨干,早早地就在厂门口迎候。阳光正好,但每个人的表情都带着些许凝重。
九点整,两辆黑色的轿车准时驶入厂区。车门打开,部委技术局的刘副局长率先下车,随后是几位专家模样的中年男女。最后从第二辆车上下来的,是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身姿笔挺、面容严肃、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军官。他肩上的大校军衔熠熠生辉,一举一动都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目光扫过迎接的人群,仿佛在检阅部队,让人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欢迎刘局长和各位专家、首长莅临指导!”李厂长快步上前,热情地握手。
简单的寒暄介绍后,刘副局长直奔主题:“李厂长,客套话就不多说了,咱们直接去现场吧。部里和军方对这批设备的安装进度非常关心啊。”
一行人径直前往第五车间。路上,李厂长简要汇报了进展情况,并特意提到了昨天的小插曲和林凡的出色表现。刘副局长饶有兴趣地看了林凡一眼,而那位姓陈的军队大校则只是微微颔首,看不出喜怒。
进入车间,那台庞大的进口设备依然静静地矗立着,德国专家劳尔先生今天的态度明显谦逊了许多,见到林凡时甚至主动点头致意。
督导组专家们立刻开始工作,查看施工日志、检测报告,询问安装细节。陈大校则更关注实际进度,他围着设备基座走了一圈,手指不时触摸着金属表面,眼神专注。
“李厂长,”陈大校开口了,声音洪亮而直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套设备,关系到下半年一批重要军需品的生产任务。总部首长很关心,我就问一句:按照现在的进度,能否确保在合同期内完成安装调试,形成生产能力?”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李厂长谨慎地回答:“陈大校,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但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复杂,有些不可控因素...”
“战场上没有不可控因素,只有准备不足!”陈大校打断他,语气严厉,“我要的是确定的答案!能,还是不能?”
现场气氛瞬间降至冰点。李厂长额角见汗,几位厂领导也是面面相觑,不敢轻易接话。德国专家劳尔在一旁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什么但又碍于语言和场合。
就在这时,林凡上前一步,声音平静却清晰地响起:“首长,如果后续设备和人员配合到位,且不再出现重大意外情况,按时完成安装调试并试生产,是有可能的。”
陈大校锐利的目光立刻转向林凡:“你是?”
“报告首长,我是厂技术科的林凡,负责协助设备安装的技术工作。”
“林凡同志,”陈大校盯着他,“‘有可能’这三个字,在战场上就是最危险的答案。我要的是绝对保证!”
面对这位气势逼人的军队代表,林凡没有退缩,反而迎着他的目光,语气依然沉稳:“首长,科学安装有其客观规律,我不能给出违背规律的绝对保证。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以最大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尽最大努力争取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
这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回答,让陈大校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他沉默了几秒,忽然问道:“听说你昨天解决了一个地基测量的问题?”
“是的,首长。发现并排除了一处干扰因素。”
“怎么发现的?”陈大校追问,带着考察的意味。
林凡便将昨天的发现过程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忽略细节,尤其强调了团队协作和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陈大校听完,脸上的线条似乎柔和了一丝,微微点了点头:“嗯,心细如发,胆大心细,是块好料子。”这句称赞从他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分量。
刘副局长见状,笑着打圆场:“老陈啊,你就别吓唬这些年轻同志了。林凡同志可是我们厂的技术尖子,前途无量。”
紧张的气氛稍稍缓解。督导组继续检查工作。然而,就在检查即将结束时,林凡却眉头微皱,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庞大的设备基座,似乎发现了什么。
他走近几步,蹲下身,仔细查看基座上预埋的几处大型地脚螺栓的灌浆情况。这些螺栓用来最终固定设备,其灌浆质量至关重要。
看着看着,他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他伸出手指,在不同位置的灌浆体表面轻轻敲击,侧耳倾听声音的细微差别。
“劳尔先生,”林凡突然抬头,看向德国专家,“这几处地脚螺栓的灌浆料,配比和养护条件是否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