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再加一把火
第235章 再加一把火 (第2/2页)“当此之际,若我朝能大肆为昔日大儒、名士正名,便是不足以笼络中原士心,也足以扰乱本年的清议定品,继而彻底扰乱敌国朝堂!”
啪!
麋威拍案而起,目光瞪圆。
杨俊这一招,可太损了!
所谓九品官人之法,或者说九品中正制。
本质上,就个卷“评语”的选拔制度。
不同于卷“名望”的两汉察举制,也不同于卷“考试”的后世科举制。
曹魏的官员们想要升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应州郡中正官的评语。
可谓一评定高下,一评分清浊。
但中正官也不能毫无根据,全凭个人喜好地乱评。
这会导致自身失去公信力,继而失去中正官的职权。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定品主要有两个依据。
首先是家世,也即家庭出身和背景。
这里面既包括父祖的仕宦经历,也包括受学的师门。
甚至连父祖的师承,官长、故吏等等,也都会综合考虑进去。
其次则是对个人品德才能的总体评价,称之为行状。
在当下,曹魏的九品官人之法虽然尚未堕落到只看家世不看行状的地步。
但家世依旧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而杨俊这一手损招,就是冲着“家世”去的。
毕竟这次大平反的名单中,有不少人都在曹魏出仕,家势显赫,地位还不低。
比如荀彧出身的颍川荀氏。
比如崔琰出身的清河崔氏。
更别说孔融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其故旧多得难以估量。
曹操当年虽然杀了这些人,却不可能将他们连根拔起。
非但不能尽除,还得反过来好好安抚,免得这些人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曹丕称帝之后一改其父之风,多加退让,正是如此。
可曹丕再怎么退让,再怎么优容,却还是有一条底线不能容忍。
那就是维护汉室正朔,反曹尊刘!
这个事,一旦较真起来,就足以给许多在朝的、在野的魏人“家世”蒙上一层阴影。
继而又给今年整个曹魏朝堂蒙上一层阴影!
这一刻,麋威怦然心动。
对杨俊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过,思虑片刻之后,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记得中正官有‘三年一清定’的说法。”
“而曹丕是在建安二十五年篡位,并在同年开始改制。”
“距今不过五年,那照理说,不该明年才重定乡品吗?”
杨俊闻得此言,却反问:
“三年一清定……使君是听谁说的?”
麋威面色顿时一窘。
自己怕不是又犯了穿越者常见的错误:搞错了时代。
好在他身居高位日久,脸皮够厚,直接略过对方这一问。
道:“一般相隔几年才会重新定品?”
杨俊道:
“并无定制,短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却要看官员是否有较多出缺。”
“实际上九品之法虽是黄初……建安二十五年创制,但早在魏室篡汉之前,曹孟德便已经有此先例。陈长文(陈群)等人不过是将其改为常例,推而广之。”
麋威顿时恍然。
果然新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都有一个从草台班子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总之,既然杨俊认为此事大有可为,麋威没道理不支持。
正好他还在等候颍阳方向的情报。
便干脆亲自监督雕版的制作,以求尽快落实传檄于天下的目标。
如此又忙碌了数日,颍阳方向尚未有确切的信息。
倒是邓艾自叶县传来一封急信。
说遇到一件要紧事,需要麋威亲自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