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我婿麋威有柱石之资
第254章 我婿麋威有柱石之资 (第2/2页)或许这才是曹丕不得不冒险请鲜卑骑兵入关助战的原因?
麋威暂时无从获知洛阳朝堂的波云诡谲。
关羽出征在外,他不管名义上还是事实上,都成为了汉属荆州的一把手。
既要继续推进各项内治的措施,为季汉荆州方面军持续造血,又要确保关羽和关平两个方向的后勤调度不出问题。
这工作的压力和强度可想而知。
以至于纳妾的事宜都只能交由妻子去张罗,自己根本没时间过问。
当然,所谓“纳妾”,背后依然是尔虞我诈的算计。
是汉魏争士博弈的其中一环。
未必能视作纯粹的私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麋威和关令惠算得上夫妻并肩上阵了。
总之,经过半月紧张备战和调度,时节来到十一月中旬,关羽亲率三万正卒,足量辅兵,自方城东出,沿着麋威早前走过的路线,往许昌方向步步紧逼而去。
麋威麾下的寇封、向宠、马忠、王平等方城体系将领,也都临时归关羽麾下节度。
至于姜维和邓艾,因为名属豫州府门下,所以并未直接参战,却需要协助防守大军后方的叶县、昆阳等地,并且维持粮道。
麋威自己则移治到宛城,代替关羽总督荆州州事。
时间很快来到当月下旬。
这日,麋威正为存粮能否支撑到下一年宿麦收成而发愁。
李鸿忽然求见,说孙狼在熊耳山之北有重大发现。
“魏军在宜阳囤积了大量辎重?确定是宜阳?确定是辎重?”
见麋威肃然质问,李鸿不敢怠慢,双手奉上一份军报。
此报以淡黄色的麋氏纸书写。
字写得歪歪扭扭,错别字还不少,更无文采可言。
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水平。
麋威反而确信是孙狼的笔迹。
于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结果心中的疑惑反而更大了。
首先,孙狼以性命担保,自己是亲眼看见大量辎重从洛水转入北岸的宜阳城。
车船转运昼夜不息,持续多日。
船吃水极深,车辙也清晰可见,绝非空船空车。
此外大概是城中邸阁不够用,魏军又在宜阳城外临时搭建粮仓,连绵数里,守卫森严。
如果此事为真。
那就说明洛阳方向的魏军,在洛水西线将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洛阳西边是哪里?
关中。
自古以来,从洛阳西入关中无非是两条路。
首先是自黄河坐船西上,直达潼关。
这是理论上最快捷的路线,但实际上极少有人这么走。
因为洛阳往西,一直到陕县的三门峡河段,是以礁石多、水流急、难行船而著名的。
所谓人门、神门、鬼门,一门更比一门险。
顺流而下尚且容易翻船,逆流而上更是噩梦。
大军通行毫无可能性。
再考虑到这一段黄河的北岸峭壁连绵,平地极少。
所以关洛之间的常规交通要道,主要落在黄河南岸。
也即俗称的崤函通道。
而这段通道按照西出洛阳的路线不同,又分为北道和南道。
其中北道路程最短。
出洛阳后,沿着邙山南侧的河谷行进,依次经过谷城、汉函谷关,新安,然后抵达陕县,从这里开始转回黄河坐船,最终自潼关进入关中地区。
而南道则是直接走河道更宽的洛水,在宜阳一带上岸,最终依然是去往陕县。
相比起北道,南道的路程无疑更曲折。
但胜在有大段落在洛水河道上。
这就导致,如果需要在关洛之间大量调运物资,南道是个更合理的选择。
而且物资走南道,正好给士兵留出路程更短的北道,便于快速出击、支援。
而宜阳城,正是南道上的一处重要的物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