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徐元直真乃谋国之士也
第278章 徐元直真乃谋国之士也 (第1/2页)啪嗒!
张郃一脚踢翻身前几案,甩袖而去。
司马懿瞠目结舌,似是气得不能作声。
其后不久,有人来报,说张郃径自去军营点兵,说要去潼关迎敌并接驾,更是气得当场破口大骂,说张郃鲁莽用兵,坏自己的大局。
然而夏侯楙看在眼里,心中难免有些莫名其妙。
当下分明是司马懿错估了诸葛亮的手段,或者说刘备对身后事的布置。
关中魏军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哪还有什么大局可言?
倒是这位号称天子心腹的司马公……怎似在这故作姿态,好激得张郃主动南下潼关?
须知天子自弘农入关,潼关乃是必经之地。
反过来说,若要保卫车驾,潼关也是首当其冲的要塞。
注定是汉军后续攻击的重点方向。
其压力与责任,不可谓不重。
莫非……
就在夏侯楙暗自忖度之际,司马懿忽然扭头看来。
这瞬间,夏侯楙有种被恶狼注视的惊悚感。
手手脚脚不自觉抖了起来。
但眼见司马懿露出狐疑的表情,只能强压不安,开声道:
“左将军不服从调度,司马公为天子监军,何不绳之以法?”
司马懿这才垂目叹气道:
“张将军素来以勇烈为人所称道,我若强行绑下他,只怕会伤及军心士气,于大局更为不利!”
“此事到底是刘备狡猾,竟不惜以国主之尊诈死……说起来,将军在长安时,可曾有打听到刘备得了什么病啊?”
夏侯楙听到对方仍以“诈死”来定性此事,便有所明悟。
当下也故意露出迟疑之色,道:
“说是已经多日不进水米。”
“不过子丹死后,局势骤然丧乱,我其后且战且退,却已无暇打听刘备的动向……”
司马懿眸光微微一凝,忽而揖手道:
“将军亲自为大军殿后,也堪称勇烈!”
夏侯楙心头一阵发虚。
但手脚反而不抖了,也是揖手道:
“楙空有忠心和勇气,却没有军略和智谋。此番能否保全车驾和王师,只能仰仗司马公了!”
司马懿顿时眉开眼笑:“将军抬举了!”
……
张郃一离开大营便有些后悔了。
却不是畏战。
如他自己所言。
他这一代将领跟从曹操南征北战,什么样的大场面没有见识过?
他只是顾虑到部下骑士不少。
走蒲板津去相对开阔的河东之地,更适合骑兵驰骋周旋。
而走潼关入崤函狭道,未免有些失之被动。
但姿态已经摆出来,又拉不下老脸回去。
只能继续往潼关进发。
一日后,张郃顺利来到关城之下。
出乎他预料的是,汉军关平部只打到华山下便停了下来。
甚至都没去抢占山北的华阴县。
张郃第一时间推断,关平这部人马很可能是负责佯攻牵制的。
进而又说明汉军主攻方向应该是临晋城、蒲板津一线。
这么一想,自己南下反而算是提前脱险了?
无论如何,先巩固关城总是对路的。
当夜张郃就进了潼关。
而这时候,来自身后弘农的天子信使也终于到达。
是一个叫王濬的河东郡从事。
隶属于司隶校尉徐庶的门下。
王濬:“左将军,天子有戒敕[chì]:关中,四塞险要,天府之国也,失之难复得。”
“朕不日将至潼关,督率三军。诸将当力保长安,勿以保全为念。”
张郃闻得此口述的皇帝戒书,顿时哭笑不得。
好消息是,当今天子到底是先帝的种,尚存血性,不至于临阵畏缩。
但坏消息是,这血性来得有点晚了。
当下直白对王濬道:
“请足下速速回禀车驾,长安已失,曹子丹已亡,刘备虽死而余威尚在,今贼势汹汹,关中已不可复得,当死扼河道,以图保全洛中而已!”
他本以为闻得此言,这位年轻的州从事会惊慌错愕。
然而后者只是怔了怔,便紧接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