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巧谏
第320章 巧谏 (第2/2页)这会不会就是曹叡自己的意思?
于是干脆不作辩解,直接认错。
这时又一人出来指责曹植。
却是骠骑将军曹洪:
“雍丘王素来无行。”
“昔年武皇帝南讨关羽,欲遣他去救援忠侯(曹仁谥号),临行前,喊他去训诫,哪知他居然喝得酩酊大醉,于是武皇帝便知他不堪为将,罢了他的官职。”
“他这人,气性一上来,哪懂什么该说不该说的呢?”
“陛下莫要动怒,削他的爵位,好教他知晓上下尊卑之别!”
曹叡自然听出曹洪看似指责,其实在援护曹植。
但在他心中,曹植本就是这般不堪。
所以生气归生气,倒也没有真想把曹植怎么样。
于是便顺着曹洪的提议,当场宣布废掉曹植雍丘王的封号,削为列侯,迁居别地。
但在选择具体封地的时候,却有些迟疑。
按理说,自己去了河北之后,自然也该把这位亲叔叔一并带上。
今日请他作诗,本就有趁机加封于河北某地,以此展示天家和睦的姿态。
谁曾想对方毫无眼力见,狠狠恶心了自己一把。
所以想了想,他干脆对曹洪道:
“将军以为皇叔该封在何地?”
曹洪顿露惶恐姿态,表示此事该陛下亲自定夺,自己不敢妄言。
曹叡微微一笑,又看向旁边的贾逵:
“不知贾卿治下可有地方安顿我这位不成器的皇叔啊?”
贾逵凛然上前道:
“臣无能,豫州被蜀贼所扰,非安居之所。”
“陛下若顾念亲情,还是将罪人曹子建封远一些吧!”
曹叡闻言摸了摸下巴。
不带去河北,又不能留在河南。
那该把曹植封在哪里呢?
并州?
那里常年被胡虏寇掠,倒是与曹植刚刚吟诵的‘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对应上了。
但自己未免要落下刻薄寡恩的恶名。
幽州同理,而且那里更为苦寒。
曹植又一把年纪,经不起这远途劳苦的。
所以封在哪里好呢?
这一刻,曹叡忽然想起朱灵、王凌等人提议迁都寿春的建议。
虽然曹植压根不考虑淮南,当场就给否决了。
却不妨碍他透过此议,忽而意识到那两位大将大牧在淮南待得太久,已经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了。
想到自己今后去了河北,淮南更是鞭长莫及,心中不免多了些理所当然的顾虑。
想了想,他便有了主意,对曹植道:
“听闻淮南近年渐渐富足,且远离河洛,足够稳妥。皇叔就去下蔡居住吧。”
曹植此时还在后怕,根本没心思考虑太多,只能叩首谢恩。
而曹叡自然不指望这位皇叔去替他看住边将。
不过是借此为由头,将心腹安插在淮南罢了。
他目光先是扫过毌丘俭,但很快就暗自摇头。
太年轻了,名望不足以对抗朱、王二将。
又依次扫过诸葛诞、邓飏等人。
依然年轻,但资历比毌丘俭深一些。
可惜自己暂时不太信得过。
想了想,他目光最终落在散骑黄门侍郎王肃身上:
“子雍家学渊源,又曾师从从大儒宋仲子,乃是饱学之士。”
“朕有意让你兼任下蔡侯之傅,替朕好好匡导他,不知卿意下如何?”
王肃当然听出曹叡的暗示,直接应命。
于是一场小小风波,基本平息。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就在曹叡谪封曹植为下蔡侯的时候,有一人忽然要出来劝谏。
正是侍中刘晔。
然他未来得及上前,就被另一人死死拦住。
正是司隶校尉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