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32章 目的究竟为何?(求打赏!!!)

第132章 目的究竟为何?(求打赏!!!)

第132章 目的究竟为何?(求打赏!!!) (第1/2页)

两仪殿内的凝重尚未完全散去,李世民独自坐在御案后,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山东蝗灾的急报就摊在面前,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钱粮、吏治、民心……千头万绪,仿佛一团乱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清晰的通传声。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李世民抬起眼,有些意外。
  
  这个时候,高明来做什么?
  
  他收敛心神,沉声道:“宣。”
  
  殿门被轻轻推开,李承乾迈步而入。
  
  他的步伐因脚疾依旧有些不甚平稳,但脊背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一种李世民近来才逐渐熟悉的沉静,只是那沉静之下,似乎压抑着某种急切和决心。
  
  “儿臣参见父皇。”
  
  李承乾走到御案前,依礼参拜。
  
  “免礼。”李世民看着他。
  
  “这个时辰来见朕,有何要事?”
  
  他的目光扫过李承乾略显苍白的脸,想起他前些日子的“心病”,语气不觉放缓了些。
  
  “你病体初愈,还需多加休养,不必过于操劳。”
  
  李承乾站起身,却没有如同往常般垂首听训,而是直接抬起头,目光迎向李世民。
  
  “父皇,儿臣正是为山东蝗灾一事而来。”
  
  “哦?”李世民眉峰微动,“你有何见解?”
  
  他心中有些疑惑,太子虽近来表现不俗,但主要精力都在西州债券和徙民事务上,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他能有什么想法?
  
  “儿臣听闻山东灾情紧急,心实难安。”
  
  李承乾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
  
  “儿臣……想向父皇请旨,亲赴山东道灾区,督导赈灾事宜。”
  
  此言一出,两仪殿内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一瞬。
  
  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紧紧盯着李承乾。
  
  “你说什么?亲赴山东?”
  
  “是!”李承乾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儿臣深知此番蝗灾非同小可,非几道诏令、些许钱粮便可平息。”
  
  “地方官吏或有懈怠,或有心无力,政令执行难免打折扣。”
  
  “儿臣以为,唯有储君亲临,方能震慑宵小,激励地方,统筹全局,使各项救灾之策得以迅速、有效地推行下去,尽可能多地保全灾民,稳定局势。”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李承乾。
  
  他看到了儿子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那是一种他过去很少在李承乾身上看到的担当。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妄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请命。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李世民心中涌动,有惊讶,有审视,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
  
  “亲赴灾区……非同儿戏。”
  
  李世民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
  
  “灾区情况复杂,疫病、混乱皆有可能。你身为储君,身系国本,岂可轻易涉险?”
  
  他这是在试探,试探李承乾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父皇!”李承乾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丝急切。
  
  “正因儿臣是储君,是父皇的儿子,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更应挺身而出!儿臣岂能安居东宫,坐视黎民受苦,而将万千重担尽数压在父皇与朝中诸公肩上?”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儿臣知道风险。然,为民请命,为国分忧,本是储君职责所在。”
  
  李世民的手指停止了敲击。
  
  他看着李承乾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那眼神中的光芒,竟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份锐气,那份不顾一切的冲劲。
  
  他沉默了片刻,才道:“你既有此心,朕心……甚慰。”
  
  这“甚慰”二字,他说得颇为郑重。
  
  “不过,”李世民话锋一转。
  
  “你既要去,想必不是空口白牙而去。告诉朕,你打算如何做?扑蝗?赈济?你有何良策,能比朝廷惯常之法更为有效?”
  
  他需要知道,太子的决心之下,是否有与之匹配的、可行的方略。
  
  这不仅仅是勇气的问题,更是能力的问题。
  
  李承乾稳住心神,将之前与李逸尘反复商讨的对策,条理清晰地陈述出来。
  
  “回父皇,儿臣以为,此番救灾,需多管齐下,且需跳出一些旧有窠臼。”
  
  “其一,扑杀需得法。儿臣建议,可由朝廷统一规制,赶制一批长柄兜网、粘竿等器具,下发灾区,或令当地仿制,数人协作,效率远胜徒手扑打。”
  
  “同时,可于田垄蝗群聚集处,大量撒布石灰,石灰性燥,可伤蝗虫,延缓其蔓延,为扑杀争取时间。此二法,皆为提高扑杀效能。”
  
  李世民听着,微微颔首。
  
  制作专用工具和撒石灰,这思路确实比单纯号令百姓扑打要细致些。
  
  李承乾继续道:“其二,关于粮价与赈济。儿臣……儿臣以为,此次或不应强行抑制粮价。”
  
  “嗯?”李世民眉头一皱,这说法与唐俭等人方才所议截然不同。
  
  “为何?任由粮价飞涨,岂非盘剥灾民?”
  
  “父皇明鉴。”李承乾不慌不忙,将李逸尘那套“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出来。
  
  “强行抑价,粮商无利可图,必隐匿粮食,或转入黑市,届时市面无粮可买,灾民手持钱帛亦无法活命,此乃驱民于死地。”
  
  “反之,若允许粮价适度上浮,粮商见有利可图,才会将粮食运往灾区发售,周边乃至远方粮商亦会闻风而动,粮食供给增加,价格虽高,却会自然形成平衡,不至于无限飙升。”
  
  “此乃利用商贾逐利之心,疏导粮源,首要让粮食能流动起来,让灾民有粮可买,哪怕价高,总好过有价无市。”
  
  他顿了顿,看到父皇眼中闪过深思之色,知道这番话起了作用,便接着道:“然,粮价上浮,贫苦灾民必然无力购买。故此,朝廷必须强力介入。”
  
  “儿臣主张,朝廷需拿出钱粮,一方面开设粥棚,直接救济最贫苦无依之民。”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李世民重复了一遍这个稍显陌生的词汇。
  
  “正是。”李承乾解释道。
  
  “即官府组织灾民,参与扑蝗、挖掘埋蝗坑壕、修缮道路房舍、准备焚烧蝗虫之柴薪等工程,按工发放钱米作为报酬。”
  
  “如此,灾民凭劳力换取活命之资,存其廉耻与勤劳之习。”
  
  “官府得劳力推进救灾实务,钱粮用之有踪。地方亦得修葺,恢复元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