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34章 在此立誓,必与山东百姓共度此难!

第134章 在此立誓,必与山东百姓共度此难!

第134章 在此立誓,必与山东百姓共度此难! (第1/2页)

一支规模不大却透着精干气息的队伍,离开了长安城,向着山东道方向迤逦而行。
  
  李承乾离京并未大张旗鼓,甚至有些悄然。
  
  依循李逸尘在最后一次东宫伴读时,传授的调研之法——“行则观风,驻则察情,勿恃身份,须近尘埃“。
  
  他没有预先通知沿途州县,往往是队伍抵达城郭之下,地方官吏才惊惶失措地迎来储君驾临。
  
  李承乾也从不入城居住,只在城外择地扎营,短暂停留,询问几句当地民情粮价,查验一番常平仓廪,便再次启程。
  
  随行人员精简,除了必要的东宫属官、部分精通工事与仓储的工部官员,便是精锐的太子卫队以及皇帝亲自指派、由百骑司高手混编的护军。
  
  李逸尘混迹于东宫属官队伍中,青衣小帽,毫不显眼。
  
  一路上,他与太子几乎没有任何直接交流,甚至连眼神交汇都极少。
  
  所有人都恪守本分,行程紧凑。
  
  越往东行,空气中那股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丰稔气息便愈发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焦灼与不安。
  
  官道两旁的田野,起初还能看到些许晚稼的绿色,渐渐地,绿色变得稀疏、斑驳,仿佛被无形的巨口啃噬过。
  
  待到进入河南道边缘,即将踏入山东地界时,眼前的景象彻底变了模样。
  
  不再是零星的逃荒者,官道上开始出现成群结队的灾民。
  
  他们如同被驱赶的蚁群,扶老携幼,步履蹒跚,向着与李承乾队伍相反的方向——西方,缓慢而绝望地移动着。
  
  车马扬起的尘土,混合着他们身上的汗臭与难以言喻的衰败气息,弥漫在燥热的空气里。
  
  李承乾下令队伍缓行,让开大道。
  
  他坐在特制的、减震效果稍好的马车里,手指紧紧攥着车窗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透过掀开的车帘,目光死死地钉在那些灾民身上。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真切、如此大规模地看到“灾民“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具象。
  
  书本上“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词语,此刻化作了眼前一片片灰败麻木的脸庞。
  
  男人们大多赤着上身,肋骨根根凸起,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眼神空洞,仿佛所有的生气都已在这场漫长的逃难中被榨干。
  
  女人们衣衫褴褛,勉强遮体,怀中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那孩子的头颅无力地耷拉着,连哭泣的力气都已失去。
  
  老人们拄着树枝,每一步都走得摇摇欲坠,仿佛下一刻就会扑倒在地,再也不能起来。
  
  他看到一个母亲,坐在路边的尘土里,怀抱着一个婴儿,一动不动,如同雕塑。
  
  旁边一个稍大点的孩子,徒劳地拉扯着她的衣袖,发出小猫一样微弱的呜咽。
  
  那母亲的眼神,是彻底的死寂,连绝望都算不上,仿佛已经燃尽了一切。
  
  他看到一队约莫十几人的灾民,围着一辆瘫痪的独轮车,车上躺着一个气息奄奄的老者。
  
  他们试图轮流抬着车走,却个个步履蹒跚,没走多远便不得不停下喘息,脸上写满了进退维谷的痛苦。
  
  空气中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异味,像是东西腐败的气息,又混合着疾病的酸臭。
  
  李承乾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他强忍着不适,胸口却像被一块巨石堵住,沉闷得几乎无法呼吸。
  
  他知道自己要关注民生,知道“民为邦本“的道理,甚至不久前还在探讨“何为民“。
  
  但当这活生生的、由无数苦难堆砌而成的现实,毫无遮掩地撞入他的眼帘时,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刺痛,远非任何文字或梦境所能比拟。
  
  这不是东宫偏殿里的清谈,不是奏疏上冰冷的数字,这是他的子民,是大唐的根基,正在他的眼前,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崩塌、流逝。
  
  “停…停下。“
  
  李承乾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马车缓缓停下。
  
  他挣扎着,在内侍的搀扶下走下车。
  
  右脚踝传来熟悉的胀痛,但他此刻浑然未觉。
  
  几名随行的东宫属官和工部官员立刻围了上来,脸上也都带着凝重与不忍。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流民聚集,恐生变乱,还是……“
  
  一名东宫詹事府的官员低声劝谏,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那些投射过来的、混杂着茫然、敬畏与一丝贪婪的目光。
  
  李承乾没有理会,他的目光越过属官,落在不远处一个正在用破瓦罐从路边浑浊水洼里舀水的老翁身上。
  
  那水洼泛着绿沫,旁边还有牲畜的粪便。
  
  “去个人,问问他们从哪里来,情况如何。“
  
  李承乾命令道,声音低沉。
  
  一名机灵的东宫侍卫领命而去,很快带回了一个面容枯槁、眼窝深陷的中年汉子。
  
  那汉子见到李承乾的仪仗,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不…不用怕,“
  
  李承乾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些。
  
  “我是朝廷派来赈灾的。你们是从曹州还是濮州来的?家乡情形到底怎样?“
  
  那汉子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滚下两行热泪,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
  
  “青…青天大老爷!小的…小的是从濮州鄄城逃出来的…没法活了啊!蝗虫…蝗虫过境,天都黑了啊!密密麻麻,像乌云一样,落下来,咔嚓咔嚓…一会儿功夫,地里的庄稼,连杆子都没了啊…全没了啊!“
  
  他说着,情绪激动起来,双手比划着,身体剧烈颤抖。
  
  旁边另一名工部负责仓储的郎中皱眉问道:“官府没有组织扑打?义仓呢?没有开仓放粮吗?“
  
  “打?怎么打?“汉子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
  
  “一开始也打,县尊大人还下了令,交多少蝗虫换点粟米…可那玩意儿越打越多,铺天盖地!”
  
  “后来…后来也没米换了。义仓?那点粮食,还没闻到味儿就没了…衙门里的差爷都说没粮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他喘着粗气,继续说道:“树皮…草根…能吃的都吃光了。后来…后来听说有人吃了那蝗虫,结果…结果上吐下泻,没两天就…就没了!”
  
  “都说是蝗神发怒,不敢再碰了啊!实在没活路了,只能逃…往西逃,听说关中有粮,能有条活路…“
  
  属官们沉默了下来。
  
  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不仅是蝗灾本身的破坏,更有救灾不力带来的秩序崩坏和希望泯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