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早课
第 50 章 早课 (第1/2页)村塾开课第二天,日头刚爬过上去,赵闲庭就觉出不对劲了。
头天教《千字文》,他才念了两段,白未晞就坐在最后排,眼皮都不抬地跟着背。别的孩子还在跟“寒来暑往”较劲,她已经能顺着往下溜,字正腔圆,比他念得还稳当。
“你真的没学过?”赵闲庭难以置信。
“没有。”白未晞应声。
赵闲庭一字一句指着书给她读了一遍。然后随手指一个字问她是什么,没想到她答对了,一字不差!
“世上当真有如此奇人?!”赵闲庭感慨不已。
白未晞低头,心想,“我早就不是人了……”
辰时,赵闲庭让娃们在院子里描红,把白未晞叫进了屋。土坯房里还留着昨晚的灯油味,他从布包里掏出本磨了角的《论语》,往桌上一放。
“我教你这个,能记多少是多少。”
他翻开书,指着“学而时习之”那段,慢慢念了一遍。白未晞坐在对面,麻衣布衫的袖子挽着,露出的手腕细白,指尖还沾着点昨天的墨痕。她没说话,只盯着书页上的字,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你试试?”赵闲庭合上书。
白未晞张口就来,从“学而时习之”到“人不知而不愠”,一句没落。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楚,连他念时不小心打磕巴的地方,都顺顺当当接了过去。
赵闲庭“嚯”了一声,又翻到“吾日三省吾身”。这次他念得更快,念完就盯着她。白未晞眨了眨眼,照样背得丝毫不差,像早就背过百八十遍。
“成,你自己看。”赵闲庭把书推给她,“有不认的字再问我。”
白未晞拿起书,手指捻着泛黄的纸页,看得飞快。不过两袋烟的工夫,她就把书合上了,放在一边。
赵闲庭指尖点在“孝”字上:“知道这‘孝’字啥意思不?”
白未晞的眉峰动了动,摇了头。她能记住这字的模样,记住它在书页的位置,但字的含义却不甚清楚。
“你看张愈之。”赵闲庭想了想说道:“他们来了有一段时日了,他爷爷伤着,他不贪玩,天天守着,给爷爷端水喂药,这就是‘孝’。”
白未晞思索片刻后,再看纸上的“孝”字,忽然觉得那字的撇捺间,藏着点暖烘烘的东西。
“那‘悌’呢?”她问,声音比平时低了些。
“就像云雀和青竹。”赵闲庭笑了,“云雀跳脱,青竹稳重,可云雀摔跤了,青竹会扶。青竹被欺负了,云雀会喊,姊妹俩互相帮衬,这就是‘悌’。”
白未晞低头看着字,指尖在“悌”字的竖画上轻轻划着。她想起自己和月娘,月娘病着,她打猎采药。她握不住针线,做不了饭,月娘会给她缝衣做饭,从不笑话。这算不算“悌”?
“再看这个‘犯上’。”赵闲庭又指了个字。
白未晞念得顺畅,却还是摇头。
“就像王家宝,上次他爹让他去挑水,他偏不去,还顶嘴,这就是‘犯上’。”赵闲庭说得直白,“村里的规矩,小辈得敬着长辈,不能由着性子来,不然家就乱了,村也就乱了。”
讲完了意思,赵闲庭铺开麻纸:“来,把‘孝’字写写看。”
白未晞拿起笔,“孝”字的上半部分写得太大,像个歪戴的帽子,下面的“子”字被挤得缩成一团,活像个被压得喘不过气的小娃。她自己看着也皱了眉,又在旁边又写了一个。
第二个“孝”字更糟。上半部分斜得快要滑出纸外,下面的“子”字撇捺张得太开,好似一个撑破了衣裳的憨小子。
“你看,”他指着字笑,“这字知道要护着下面的‘子’,就是歪了点,心是对的。”
白未晞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拿起笔,在废纸上画了个小人给另一个老人捶背,画得简单,却能看出是张愈之和张仲远。她在旁边又写了个“孝”字,依旧歪歪扭扭,却比前两个好了很多。
日头往西斜时,白未晞已经能背出半本《论语》,也懂了“温故而知新”是说天天看旧书能看出新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是说光背书不想意思等于白搭。她把这些意思记在心里,像老树精给她见过的一些植物的药性似的,清清楚楚。
临走时,她把写满丑字的麻纸叠得方方正正,放进背篓。赵闲庭看着她的背影——这姑娘记字快,懂意思慢,可一旦懂了,就会像刻在骨子里似的,扎实得很。
至于写的字,丑是丑,但一笔一划都透着实在,慢慢写,总能写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