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朝堂风云(二)
第一一零章 朝堂风云(二) (第1/2页)司马遹坐在属于他的席位上,脸上的表情毫无反应,眼底的余光却在打量杨骏的脸色,看着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变换不定,心里感到好笑地同时又暗自思索,对于今日群臣大举围攻杨骏的场面,他早有预见,只是沒想到这率先发难的,居然是太史令这个一个六百石小官,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小官儿又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怎么可能向当朝太尉发起进攻,想必他背后另有”高人”啊!
众臣都在等着看杨骏的好戏,看杨骏是不是要大发雷霆,把这个六百石小官拖出去斩了,如果杨骏真的这么做了,光是无故诛杀大臣这一条,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这个袁达,看他的样子也知道就是來求死的!
可是下面磕头不止的袁达,一边磕头还一边叫着”陛下”,”陛下”,声声直入在场大臣之耳,额头上的血迹与他的悲呛声无不令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原先抱着看戏心态的大臣们此时也沒有了看戏的心情,心里暗自伤感,这恐怕就是做棋子的悲哀,身不由己啊!
惠帝看到下面的袁达磕头不止,血流满面,心里也沒了主意,眼睛不由自主的就转向了离他最近的贾后,现在的贾后可沒有掌权,她也不敢随便插话,只是转首以鼓励的目光回看惠帝,右侧的司马遹看到这一幕,原本舒缓的眉头立即紧皱起來!
大殿之中,静谧无声,只有袁达”嘭嘭”地磕头声,而且这袁达磕头过多,头脑都有些不清醒了,就是跪伏着的身体也在摇摇欲坠,好似随时都能倒下來一样!
“行了,不用再磕了!”正在这时,原先一言不发的杨骏终于开口了,只是沒有大臣们意料之中的雷霆大怒,也沒有迁怒于袁达的意思,反而有些云淡风清的意味,”你说的这件事,老夫正要向陛下奏报,你就先入班吧!”
如若是以前,杨骏的话在大朝会上那是金科律令,无人敢逆,这时候的袁达却恍若无闻,依然在一边磕头一边叫着惠帝,杨骏刚刚有些好转的脸色马上晴转多云,惠帝到也不是真的懦弱无能,看到杨骏的话不管用,他就趁势说道,”既然太尉马上要奏,袁卿家就先入班吧!”
也不管袁达到底有沒有入班,杨骏马上转身面对惠帝,拱手作揖,道,”陛下,先前袁太史说得很有道理,天降红雨,明显是朝中出了奸佞,依老臣所见,这奸佞不是别人,正是楚王与淮南王二人!”
杨骏这话一出,下面的人马上哄然,议论纷纷,有心思机灵的人马上就想清楚了他的打算,杨骏这是想让楚王两人做他的替罪羊啊!果然杨骏接着说道,”众所周知,陛下登基以來,由老夫辅政,天下一直是国泰民安,那么奸佞之人肯定不在朝内,可是楚王与淮南王二人同一天入京,刚到十里亭,马上就天降红雨,这是上天很明显的示警于陛下啊!”
看到杨骏的这番表现,杨家的杨济等人都是面带笑容,这位爷总算沒有辜负他们的希望,也沒有在大殿之上发怒,先前他们就怕杨骏一个忍不住,就什么大计都完了!而其他的大臣听了杨骏这番歪理,则是目瞪口呆,今天才发现,杨骏这家伙也会倒打一耙,明明是你这个家伙在朝中惹得天怒人怨,还把责任推给别人?
司马遹坐在上面,紧皱眉头,他也沒想到杨骏居然打得是这个主意,如果楚王与淮南王真的坐实了奸佞的罪名,恐怕他们两人今后就算能够不死,也要削爵为民,流放岭南之地了!就在他若有所思的时候,司马遹突然发现,坐在朝堂上比较靠前的王家老爷子王浑,突然对还沒归班的袁达使了一个眼色,王浑的这个眼色隐秘已极,只是脑袋微转,眼光一凝,要不是下面袁达的眼神也同时回应,恐怕司马遹也沒有发现两人的眼神往來!
想不到这个袁达居然是太原王氏的暗子啊?这个结果司马遹以前确实沒有想到过,天降红雨之后,他就马上遣人查了太史令袁达的底细,这个袁达倒不是并州太原人,而是冀州渤海人,并且这个袁达出身寒门,仕途也不顺,五六十岁的年纪才做了一个七品官,以前朝中也沒有人会注意这么一个小官儿,沒想到今日就是由这个小官吹响了倒杨的号角!也由此可见,各大世家在朝中的底蕴到底怎样的深厚!
“陛下,太尉之言,臣不敢苟同,楚王与淮南王二人都是陛下亲弟,皇室血脉,怎么可能会是奸佞?不管从什么角度來说,都找不到二位殿下是奸佞的证据!反而是您..?”说到这时,袁达抬起头來,一脸冷笑地看着杨骏,”太尉大人莫非不知道,自汉朝以來,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当政的皇帝都会下诏向上天请罪,同时由宰相代天子受过,那就是退位让贤!现在,太尉大人不说替陛下着想,反而把罪责推给楚王与淮南王二位殿下,莫不是太尉大人不想替陛下分忧,反而只顾一己之私,霸占辅政大臣之位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