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 第一卷 第36章 由乱到稳!

第一卷 第36章 由乱到稳!

第一卷 第36章 由乱到稳! (第1/2页)

袁可立一路杀伐到了渭南县。
  
  在县衙又待了整整七天。
  
  七天时间,锦衣卫的密奏不断送来。
  
  那张陕西的地图上,已被他密密麻麻地画上了圈圈点点。
  
  他在勾勒的不只是地图,而是陕西官场脉络。
  
  一个普通百姓的社交圈不过三五个村落。
  
  一个县令的圈子却能蔓延到十余个县。
  
  知府的关系则能延伸至两三个州。
  
  而布政使与巡抚的关系可直通京师内阁。
  
  以渭南为例,在这片上下皆贪、同流合污的土地上。
  
  一个县令若想既捞银子又保乌纱,就必须学会抱团取暖。
  
  单个县令的钱财,不足以让知府动心。
  
  但若十数县令一同奉上厚礼,知府便成了他们的自己人。
  
  而知府一旦得了孝敬,便能打通布政使与巡抚。
  
  如此便形成了层层依附,互为倚靠。
  
  这就是陕西官场的现状。
  
  从县令到巡抚,官官相护,密不透风。
  
  真要有人查,随便扔出一个县令,事情就可平息。
  
  基本盘仍在,谁也撼不动。
  
  他用七天时间,将这套权力链彻底梳理清楚。
  
  然后,在地图上画下上百个圈。
  
  那些圈,不是赈灾的标识,而是他要清理的范围。
  
  赈灾,刻不容缓。
  
  但灾要怎么赈?
  
  蛀虫不除,再多的粮也只会被吞没。
  
  但事情必须有人做。
  
  袁可立下令开仓放粮前,召集周边十余县童生、秀才千余人。
  
  现场出题考试,题目只有一条。
  
  “如何赈灾?”
  
  最终,他选出四十五人。
  
  “本阁只有一个要求,审户、标识、排队、发粥、登记,一项不许出错。”
  
  他环视众人,语气森冷。
  
  “陛下剥夺了你们的特权,但给了你们一个机会。
  
  汝等要抓住这次机会。
  
  若有人胆敢动歪心,本阁定然挫其骨,扬其灰。”
  
  事情必须有人做。
  
  陕西的官已烂透,那就从读书人里挑。
  
  袁可立下令,以圈为界,一个县一个县的推进。
  
  每清理一圈,就砍一批。
  
  县衙上下,凡贪赃枉法者,全部处死。
  
  抄家开仓,当众施粥。
  
  在等待粥饭的百姓眼前,贪官的头颅滚落泥地。
  
  这种做法比任何政令都有效。
  
  粥棚前的长队终于安静。
  
  没有人再哄抢,没有人再哭喊。
  
  百姓相信,只要排队,就能吃上饭。
  
  人心重新稳了。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主动报名从军。
  
  袁可立很累,但他不敢停。
  
  黄昏,他巡视粥棚,一只小手忽然扯住了他的衣袖。
  
  那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脏兮兮的。
  
  怀里捧着一个黑色木碗。
  
  “爷爷没吃……给爷爷吃。”
  
  袁可立怔住,鼻头一酸。
  
  她的碗里还有半碗粥。
  
  那是她舍不得吃的口粮。
  
  袁可立蹲下身,轻轻摸着她的头,“爷爷吃过了。晚上冷不冷?”
  
  小女孩抿着嘴点头:“冷……娘病了,喝不下粥。”
  
  袁可立抹去她脸上的泥,柔声道:“会有房子的,也会有被子的。
  
  你娘的病也会好的。”
  
  天气渐冷。
  
  粥棚再多,也无法让灾民重返家园。
  
  他必须加快。
  
  他需要更多的粮,更多的人手,更多的物资。
  
  袁可立回到县衙,提笔蘸墨。
  
  写下密奏封好,盖印。
  
  “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崇祯接到袁可立的密奏后,休沐多日的朝会再次开启。
  
  只是,昔日那满殿的文武百官,此刻已去其半。
  
  崇祯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袁卿自陕西上奏,灾情远比预想严重。
  
  隆冬将至,灾民靠草棚难以御寒。”
  
  他扫视群臣。
  
  “袁卿请拨银一百万两,调粮、布、盐、棉,赈灾。诸卿意下如何?”
  
  这笔银子由谁出?
  
  物资由谁调?
  
  无人敢答。
  
  孙承宗出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