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谁家锣鼓歇了响,自家心跳补上了拍
第76章 谁家锣鼓歇了响,自家心跳补上了拍 (第2/2页)(3)老狐狸嗅到了风向
崔九察觉势头不对,连夜拜访李元吉,称愿“弃暗投明”。他献策:可编一套“合规话本”,表面迎合朝廷,实则埋藏隐喻。李元吉笑着收下,转头便让阿阮将其中三篇改编成讽刺皮影戏,在城外村落巡演。崔九得知后怒斥背叛,李元吉只淡淡道:“你教我的——执线人,不该被线牵。”
(4)账册里的回音
谢知节调阅近年“私学查封案”卷宗,发现凡被禁学堂,其教材皆曾呈报礼部备案,却从未获批复。他据此上奏:“非民间违制,乃官府积压不决。”更指出当前“统编课本”草案中,删去所有涉及民瘼、讽政内容,只剩空洞训诫。朱秉文趁机附议:“若教化只为顺耳,不如养一群鹦鹉。”
(5)韩十三送来一口钟
韩十三亲自押运一口铜钟入城,乃当年苏清商初创“疗音队”时所铸,上有铭文:“声为心鼓,鸣者自由。”他命人将钟置于民艺塾门前,却不敲响。李元吉问意,他只道:“等一个人来定音。”消息传开,百姓争相前来抚摸铜钟,仿佛触摸一段失落的记忆。礼部欲命人搬走,却被数百妇孺围住:“这是祖辈传下的响器,你们也配动?”
(6)心跳声盖过了诏书
第十三日清晨,礼部被迫宣布暂缓推行统编课本,允许各地私学暂行自研教材。诏书宣读之时,民艺塾前百人同时以掌抚胸,低沉而整齐的心跳声透过地面传开,宛如战鼓。裴照站在宫墙上听见,转身对内侍说:“去查查,那口钟是什么时候运进城的。”而此时,一封标注“紧急药材”的包裹,正穿过宫门检查,直送御膳房偏院——苏清商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内务府采买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