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别忙着挂牌,先给地板定个音
第85章 别忙着挂牌,先给地板定个音 (第2/2页)朱秉文将太庙祭祀钟磬布局图秘密交给林砚舟,指出其共振原理与古代“地听术”相通。他低声叮嘱:“别说是我想的,就说你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林砚舟据此优化陶管角度,使声波传输效率提升三倍。当工部同僚质疑“劳民伤财”时,他反问:“若能让百姓的声音传进宫墙,这点土值得吗?”
(4)大理寺的牢房,成了第一间试验室
谢知节允许在狱中试点“节拍冥想课”,用于安抚重刑犯情绪。奇迹发生:一名十年未开口的刺客,竟在集体踏地时泪流满面,主动交代藏尸地点。他亲自撰写《声律感化录》,呈交刑部:“或许,有些罪不是判出来的,是听出来的。”
(5)内务府的小吏,成了地下邮差
赵砚之利用文书传递路线,安排每日固定时间让苏清商“取药”经过特定路段。林砚舟则在对应地下设置接收装置,捕捉她脚步节奏中的加密信息——左三右二为“加速”,双顿为“暂停”。这套“步行电报”从未出错。某日她故意改变步频,次日工部图纸果然调整了陶管密度。
(6)她还没下令,大地已准备好回音
一个月后,七州“清商学院”同时举行“地音测试”。孩子们齐踏《醒心帖》节奏,信号经地下管网层层叠加,竟使皇城乐坊遗址古井水面泛起规律涟漪。钦天监上报“地脉异动”,皇帝命人勘察,挖出一段刻有“声不可囚”的陶管。朱秉文抚须微笑:“陛下,这不是妖兆,是基建。”而此刻,苏清商正站在边关驿站,脚下忽然传来微弱震动——那是她亲手设计的启动信号,正从千里之外缓缓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