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六科
第二十二章六科 (第1/2页)“你等一下。”
看着趁自己糊里糊涂要溜走的朱翊钧,李太后追问道:“你是怎么惹恼了张四维?”
“什么叫我惹恼了张四维?”
“凡事都要有个前因后果,你没惹恼张四维,人家怎么会全家披麻戴孝、抬着棺椁要以死明志?”
“是他贪墨受贿,滥用职权。”
朱翊钧回头道:“您就不用操心朝堂事儿,而且您放心吧,儿子还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件事情已经交给张元辅处置了。”
李太后皱眉,看了一眼旁边低着头的贺嬷嬷。
“你说的贪墨受贿、滥用职权可属实?不是你想要在诸臣跟前立威,故意拿人家开刀?”
朱翊钧有些惊讶李太后为旁人开脱的想象力。
有这份为旁人开脱的想象力,用在亲儿子身上给亲儿子开脱不好么?
“冯保反正是这样招供的。”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解释道:“冯保指使李幼孜挪用内承运库十万两银子送给了张四维,张四维提拔了冯保的弟弟与侄儿为都督……。”
说到这里,朱翊钧看了一眼贺嬷嬷,继续道:“还包括了其他人的侄儿,也被提拔为了锦衣卫千户,这还不是滥用职权?
而后这笔银子又被张四维送给了冯保,就这么转了一圈,李幼孜然后被提拔为了户部右侍郎,张四维也成了内阁辅臣兼礼部尚书。
内承运库的这笔银子就这么转一圈,最终落进了冯保的私人口袋。
最后吃亏的就是咱们娘三……娘四个,这还不算是罪过?
所以您说这四处透风漏雨的皇宫跟内承运库,儿子还怎么放心交给旁人?”
李太后听的一愣一愣的,旁边安坐的陈太后同样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内承运库也好,十二监八局四司也罢,在两位太后看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岔子才对。
毕竟平日里又不会少了宫里的供给,一个个的都是恭恭敬敬、老老实实的样子。
哪里会想到,皇家的银子就这么转了一圈,就落进了私人的腰包里。
陈太后神色之间有些惆怅看,望了望朱翊钧又看了看李太后。
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终究是朝堂之事,在这件事情上她们二人可以问询、迁怒朱翊钧,但却是没办法越过朱翊钧去左右朝堂。
陈太后想了想,问道:“宗室这一次有人进京觐见,你见了么?”
朱翊钧眨了眨眼睛,何齐贤当时递上来的上疏上,他只注意到了那几个名字后面礼单最长的。
浙江、福建跟陕西这三个地方,至于宗室……。
“回母后,今日朝会经张四维闹得乱哄哄的,儿子光想着这事儿了。
明日儿子便召见他们。”
朱翊钧瞪眼说瞎话道。
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注意前面几个宗室勋贵的名字,毕竟后面的礼单太短了。
何况世宗这一系,除了他跟朱翊镠之外,便没有其他人了。
其他宗室,在朱翊钧看来都远了关系,关注的自然也就少了一些。
大明皇室的子嗣凋零,若仔细论起来,该是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专情皇帝明孝宗朱祐樘这里起始。
活了三十六年,在位十八年,竟然没有封过一个妃嫔,更是没有纳过一个宫女。
与皇后以身作则的施行着数百年后才施行的一夫一妻制。
留下的后患便是子嗣稀薄,只两子一女。
而且一子一女还早夭。
到了其长子明武宗朱厚照这里,那就更厉害了,直接绝嗣。
因其南巡落水,导致其不久便驾崩,从而还使得大名皇室在后世多了一个标签:易溶于水。
如此帝系转到世宗朱厚熜一脉后,大明皇室子嗣就再也没有繁盛过。
邪门。
坐在御台处手拄腮帮子,思索着大名皇室子嗣稀薄不能繁盛的种种“玄学”。
内阁制的施行,几任皇帝的不作为,如此就使得如今的自己,虽以皇帝的身份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但更像是大明不吉祥的“吉祥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