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宣城根据地稳固
90. 宣城根据地稳固 (第2/2页)“墨”躬身领命,转身离去。赵玥再次望向城外,远处的敬亭山层林尽染,山脚下的练兵场上,新招募的预备役士兵正跟着老兵练习刺杀,长枪刺向稻草人时发出的“噗嗤”声,充满了力量感。她知道,宣城根据地的稳固,不仅在于军备充足与防御完善,更在于百姓的支持与各州的联动——如今,这两点都已具备。
十一月初,宣城迎来了第一场雪。雪落无声,将城墙与屋顶覆盖上一层薄白。赵玥冒着雪,来到城内的“忠勇祠”。祠堂内,新立的石碑上刻着战死士兵的名字,从李伟到普通的步兵,每一个名字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她点燃三炷香,躬身祭拜:“诸位将士,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宣城,如今已成为抗金的重要据点,百姓安居乐业,军备日益强盛,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祭拜完毕,赵玥走出祠堂,雪已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面上折射出微光。百姓们正自发地清扫街道上的积雪,见到赵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拱手行礼,口中说着“郡主辛苦了”。赵玥笑着点头回应,心中满是温暖——这便是她守护这片土地的意义,为了这些百姓的笑容,为了大宋的河山。
当日下午,江南制置使派来的巡边御史抵达宣城。御史在赵玥的陪同下,视察了城防、粮仓、水师与练兵场,又走访了城内百姓,听到的全是对宋军的称赞。“赵郡主,”御史在离开前,握着赵玥的手说道,“宣城如今兵强马壮,百姓归心,实乃江南抗金之楷模。朝廷已决定,在宣城设立‘江南抗金都统司’,由你担任都统制,统辖周边五州军务,望你不负朝廷重托,守住江南半壁江山。”
赵玥躬身领命,目光坚定:“臣定当竭尽所能,守护宣城,抵御金军,为大宋尽忠,为百姓谋安。”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宣城的城墙上,将新砌的青砖染成暖黄色。赵玥站在城楼之上,望着远处的青弋江,江水缓缓流淌,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她知道,宣城根据地的稳固,只是抗金大业的第一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她有信心——有城内百姓的支持,有各州的联盟相助,有训练有素的士兵与水师,宣城定能成为金军无法逾越的屏障,成为江南抗金的希望之地。
从此,宣城之名传遍大宋,成为抗金的象征。每当金军南下,提及宣城,便会想起那场被洪水淹没的落雁坡,想起被烧毁的泗州粮仓,想起那个身披银甲、智谋过人的赵郡主。而宣城的百姓们,也始终记得,在宣和四年的那场战争中,是赵玥带领他们守住了家园,让他们在战火中得以安宁。
宣城的故事,成为了大宋抗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赵玥,则成为了江南大地上,百姓们口中代代相传的“护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