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襄兵改制
第178章 襄兵改制 (第2/2页)按照新的政策,襄兵们服役满三年后,只要本人愿意,部队考核合格以后,全部可以转为职业兵。职业兵的的薪资待遇是务工收入的1.2倍以上,当然襄兵服役满三年也可以选择退伍,部队发一笔退役金以后,就不再有其他照顾。
职业兵可以一直干到40岁,但是每五年考核一次,如果不能过关,会被强制要求退伍,部队发一笔退役金就了结。考核内容主要侧重于军事技能和体能,其中军事技能变化不大,体能上每隔五年,要求会有所降低,但必须要达到基本的作战需要。
职业兵服役到40岁会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考核的可以转为部队非战斗岗位,即使不能通过考核的,可以转业到地方安排合适的工作,保留较好的待遇;二是其子侄可以补缺自己的空位,只要其子侄符合征兵要求,可以优先选入部队,相当于帮后代谋了一个饭碗。
关于民兵营,由各郡、领根据襄人团的军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执行,具体的薪资待遇,由各地根据本地的财政收入来确定。
这个政策下发到各路和襄人部队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些襄兵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如果能在部队长期当兵,也算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只要能够服从长官、认真搞好体能训练就好。
部队苦,其实就是苦在第一年,后面体能和军事技能上来以后,就能很快适应了。服役满三年,绝大部分人军事技能和体能基础已经很扎实了,后面主要就是吃老本,训练强度并不大,待遇却越来越好,所以大家都想在部队长期干。
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考核,选拔为职业兵,然后部队会给他们一两个月的假期,让他们回乡探亲,一是接上家人,二是可以找对象。
为了让这些职业兵的家人有地方住,各个襄人团以营为单位,集中修建家属房,一个营的家属区就相当于一个村庄大小。白天,部队进行集中训练,晚上这些职业兵可以分半交替回家属房,训练生活两不误。
由于这些襄人部队都驻扎在郡城、领城附近,各郡、领为了笼络这些襄兵,还给他们的家属就业进行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襄兵的家属。
这一整套措施下来,襄兵们都积极入选职业兵,这些职业兵利用探亲的机会,就将家人和对象带过来。一个路有十万襄兵,带来的家属至少就有三十万,又进一步助推了襄人向夷人地区转移。
关于襄人部队改制的事,李纯就交给军事部来负责,自己则去艾笛声等几个人那里查看一下内燃机的研制情况。李纯发现,几个人捣鼓了大半年,还是处于试验阶段,尚没有搞出样机出来,都感叹内燃机研制的难度太大,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李纯认为,内燃机毕竟是一个复杂活,即便搞出来,再研制汽车也需要一些时间,很多事情急不得。想到汽车,李纯发现还缺少一个重要东西,那就是橡胶。
橡胶是制造汽车轮胎的必需品,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合成橡胶不可能,只能采用天然橡胶。而天然橡胶的起源地在美洲,目前大唐和周边的国家还没有,必须要派人到美洲搜集橡胶树的种子。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即使吴元济顺利强占苏伊士地峡,开凿苏伊士运河起码也要八年之上。虽然可以采取折衷措施,从苏伊士到开罗转运再乘船,但是相当麻烦,还是要开辟一条新航路。
李纯考虑到欧洲西部,不管是派兵还是运送人员过去,只能通过远洋船队进行,开辟从南天竺经非洲东海岸,绕过好望角、再通过非洲西海岸,最后到达欧洲西部的航路,刻不容缓。
李纯想起来,当年麦哲伦就是靠着几条风帆动力的船只,就可以进行环球航行,目前大唐都有了蒸汽动力的船只,干嘛不进行一次环球航行。一是可以探索新的航路,二是可以带来很多新的植物种子,可以为唐朝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计议已定后,李纯开始考虑船队的规模和参加的人员。搞环球航行,三五艘船就行,多了也没用。
探索的航线,涉及到部队从海路进攻北大西洋东岸诸国,军事部的人员也要参加,因为要带很多植物的种子,农水部的人员要参加,橡胶涉及到汽车工业,也涉及海上商路,工商部的人也要参加,远巡异域与外事也有些关系,外事部也需派人参加。
李纯又想到,目前几支水军部队正在参与第二波次征战,不宜从作战部队抽调船只,在前几年自己南巡时,御林军的那些护卫船不错,可以抽调几艘用作环球航行,几个相关部门再抽调一些人员参加,分头完成自己的任务。
李纯定下方案以后,就召李藩过来,将基本情况和他讲一下,然后让他去布置,点名让御林军的副将敖天润做领队。
李藩按照李纯的要求,跟几个部门对接了一番,终于把参加的人员对接好了,除敖天润外,其余每个部派一名员外郎带队参加。
三日后,李藩带着这些人到宫中觐见李纯。
一番行礼后,李纯首先说道:“诸位爱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非常广袤,你们觉得这个世界到底是无边无际,还是有个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