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魏延叩关夺江陵,刘琦入城定根基
第22章 魏延叩关夺江陵,刘琦入城定根基 (第2/2页)“末将在!”黄忠抱拳出列。
“江陵水道乃命脉,您率长沙水师,接管所有码头、船坞、战船!”
“同时封锁江面,严密盘查一切往来船只,绝不能让蔡瑁或江东的细作摸进来!”
“若有强行闯关者,以敌论处!”
“主公放心!有末将在,一只可疑的苍蝇都休想飞进来!”
黄忠拍着胸脯,声音洪亮,说完带着水师将校就去整顿码头。
刘琦这几道命令一下,如同快刀斩乱麻,江陵城的核心要害瞬间易主。
动作之快,让原本还有些小心思的旧吏和豪强瞬间措手不及。
刘琦分派完陈武、黄忠接管粮械与水道等后,已夜色初临,江陵城头灯笼次第亮起,昏黄光晕映着渐凉的晚风。
眼下虽然掌控了江陵城城防以及核心要害,但刘琦知道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工作,‘民心’。
当然这里指的民心并不是老百姓,而是江陵城内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强,只有争取到他们的认可并且支持,才能从蔡瑁手中夺过江陵城,作为自己的根基。
是以,刘琦转身看向徐庶、诸葛亮,语气恳切:“二位先生,今夜无甚繁文缛节,随我同食,再抵足夜谈如何?”
刘琦说这话里,有意在效仿刘备亲待谋士的心思。
刘琦暗自思忖——刘备能得关张赵死心塌地,更让卧龙凤雏倾心辅佐,除了仁德,那份与谋士将士同甘共苦、推心置腹的姿态,最是动人。
所谓是达者为师,刘备能从一阶织席贩履之辈走到名留青史的汉昭烈帝,其生平事迹都值得刘琦学习。
刘琦话音刚落,诸葛亮羽扇轻轻一顿,眼底掠过一丝笑意,率先拱手应道:
“主公推心置腹,亮岂有推辞之理?”
而徐庶亦捻须含笑,紧随其后躬身:“能与主公、孔明抵足论事,共谋荆州前程,庶求之不得。”
刘琦已是江夏太守,如今又夺江陵重镇,手中兵马万余,荆南四郡动荡未定,日后取之易如反掌。
且刘表年事已高,日后继位荆州牧的契机就在眼前。
这般势头,正是谋士一展抱负的良机,而主公肯抛却尊卑,以同食夜谈相待,这份亲厚,比任何许诺都更能安人心。
刘琦见二人应允,当即引着他们往城西而去,那处原是江陵县衙旧府,而魏延在入城后便派部曲打扫妥当了。
少顷。
三人便来到了江陵县衙旧府。
三人踏入偏厅,厅内摆放东西简单,只有三张案几。
案上只摆着两碟酱菜、一碗糙米饭,亲兵刚温好的酒还冒着轻烟。
刘琦坐定后随意扒了两口饭,便搁下筷子,眉头微蹙,对徐、诸葛二人露出几分忧色:“眼下城防、粮械等要害虽握在手里,可我心里悬着块石头。”
“江陵原是荆州郡治,就算州牧迁治襄阳,这儿仍是商埠要地,世家豪强扎堆。
“如今他们对我态度不明,万一蔡瑁来攻时,背后给我捅刀子、把我卖了,如何是好?”
诸葛亮闻言思虑片刻后,指尖轻叩案沿:“主公顾虑极是。”
“城中世家豪强迟迟不肯表态,无非是两端观望——既怕蔡瑁日后报复,又疑主公根基不牢,不敢轻易站队。”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刘琦身上,语气添了几分笃定:
“可主公莫忘了,您是州牧嫡长子,日后自当主公继承荆州大位。”
“且主公如今既掌江夏,又夺江陵,麾下兵马过万,粮械充足,论身份、论实力,已与蔡瑁分庭抗礼,并非弱势。”
“这些世家趋利避害,若主公能放下公子身段,亲往登门,以礼相待,明言‘保其田产、许其参与政务’,再点出蔡瑁专权、久后必祸及荆州士族,这般诚意与利害相劝,不愁他们不动心。”
刘琦闻言,眼前一亮,抬手抚掌:“孔明此计,点醒我了!”
“只是……”
刘琦话锋顿住,眉梢又笼上几分苦恼,“我初入江陵,与这些世家素无交情,连登门的门路都没有,如何亲自拉拢?”
诸葛亮见刘琦这般模样,忍不住莞尔,羽扇轻摇:“主公莫忧。”
“亮虽本是徐州琅邪人,却随叔父避乱荆州十余年,早已视此地为乡梓。”
“且家姐嫁与蒯氏,与习、庞两家也算有间接渊源,平日偶有往来,多少能说上话。”
“明日亮便先去拜会这两家名士,不急于提拉拢之事,只探探他们对蔡瑁专权的不满,再隐隐透露出主公愿与士族共守江陵的心意。”
“若他们愿见、愿听,便是有松动之意,届时主公再亲自登门,诚意更足,必能说动他们。”
刘琦听罢,紧锁的眉头豁然舒展,先是长舒一口气,随即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振奋:“原来孔明早有门路!”
“我此前还愁登门无由,如今有你搭桥,这拉拢世家之事便成了大半!有二位先生在侧,真乃我之幸事!”
说罢,刘琦上前一步,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揖,语气恳切,“明日便劳烦孔明为我先行探路,这份情,我记在心里。”
待直起身,刘琦目光转向一旁静坐的徐庶,语气渐趋沉稳:“孔明去联络世家豪强,元直,城中百姓这边,还需你多费心。”
徐庶当即拱手:“主公但有吩咐,庶无不应。”
“好!”
刘琦点头,条理分明地嘱咐道。
“你即刻点两百精锐,混编旧衙役,分作十队巡守街巷。”
“再让人誊抄安民告示,贴遍四街八坊,务必让百姓皆知——市井买卖、赋税徭役一切照旧,官府衙署明日便恢复理事。”
“若有趁乱劫掠、滋扰民宅者,无论军民官绅,一概按军法严惩,绝不姑息!”
刘琦顿了顿,加重语气补充:“百姓安,则江陵根基稳。”
“元直你既要镇住宵小作乱,也需约束手下兵卒,不许扰民,只要百姓安心度日,即便蔡瑁在外造势,江陵城内也乱不了。”
徐庶闻言,朗声应道:“主公放心!庶今夜便带人巡街,明日一早让告示贴满全城,定让江陵百姓知主公仁心、畏军法威严,不敢生乱!”
刘琦闻言舒展眉头,端起酒杯敬二人:“如此分工,内外皆稳,就有劳二位先生了!”
诸葛亮、徐庶起身接酒,齐声道:“为主公分忧,乃臣子本分,敢不尽力!”
随后酒尽饭毕,烛火摇曳映窗,三人同入内榻抵足而谈,语声渐轻却未歇,直至月上中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