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
第24章 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 (第2/2页)诸葛亮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便返回江陵县衙复命。
县衙书房内,诸葛亮将一日奔波成果细细向刘琦道来:“主公,习家已决意归附。”
“庞家虽未明言,但其态度友善,庞士元(庞统)不日将来拜会主公。”
“而其余中小世家,见习、庞两家态度,加之我示以诚意,料想不难拉拢。”
刘琦闻言,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击节赞道:
“先生一出马,便抵我千军万马!好,甚好!”
诸葛亮闻言,唇角弯起一抹浅笑,拱手轻笑道:“主公这话可折煞亮了——若真有千军之效,也是借主公稳江陵、安降卒的威名,亮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二人随后又是一阵谈笑。
紧接着刘琦当即下令:“即刻在县衙后厅准备夜宴,派人去请习珍、庞越,还有城中张、李等几家大族的族长,今夜务必赏光!”
吩咐完毕,刘琦又命亲兵取来一件月白色的锦袍,刘琦换下了身上的甲胄,对左右笑道:“今夜不谈兵戈,褪去这身杀伐之气,我便以州牧长子、江夏太守的身份,与诸位乡贤好好叙谈,让他们瞧瞧我刘琦,并非只懂征战之人。”
诸葛亮目光扫过刘琦手中的月白锦袍,又带了点调侃:“主公褪去甲胄换锦袍,倒少了阵前杀伐气,多了几分世家气度,今夜世家乡贤见了,定肯敞开心扉。”
刘琦正理着手中锦袍,闻言哈哈一笑,指尖轻点诸葛亮:“先生倒会打趣我!我这也是借这身衣裳表个态。”
“总不能穿着甲胄跟乡贤们碰杯,倒显得我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
刘琦顿了顿,目光扫过案上江陵舆图,语气多了几分认真:“不过先生说的是,今夜要让他们见着我求稳、求安的心思,往后江陵上下才能拧成一股绳。”
诸葛亮含笑颔首,指尖轻捻胡须:“主公既有此心,今夜宴席,定能事半功倍。”
入夜时分,江陵县衙后厅烛火高燃,照得如同白昼。
江陵城里的豪强们,像庞家的庞越、张家的张族长,李家的李老爷,都陆续到了县衙。
宴席的布置依足了士族间的礼节,按各家声望地位排定座次。
习珍携一位白发族老居左首,庞越居右首,其余豪强族长依次而坐。
众人低声交谈,目光却不时瞟向门口,等待着今日主角的到来。
刘琦没让一众世家豪强久等,院落外传来一阵环佩轻响,刘琦身着月白锦袍,腰悬玉带,手持玉圭,缓步而入。
刘琦脸上带着谦和的笑,跟白天在校场上那个雷厉风行的将军判若两人。
刘琦先向众人团团一揖,这才走到主位坐下,举止间毫无骄横之气,令在座诸人顿生好感。
众人见刘琦进来,都纷纷起身拱手行礼:“见过长公子!”
“诸位乡贤不必多礼,快请坐!”
刘琦笑着摆手,说着,端起酒杯先敬了众人一杯,“今日请大家来,一是想跟诸位认识认识,二是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清楚。”
刘琦放下酒杯,语气诚恳起来:“琦此次入江陵,实非得已。只因孙策犯境,蔡都督远在襄阳,不及救援。”
“琦若坐视,则江陵必陷于江东之手,百姓遭殃,诸位家业亦难保全。”
刘琦语气诚恳,先将自己定位在“协防”和“不得已”的角度,消解了众人对“夺权”的疑虑。
效果了然刘琦这话一出,底下的豪强们都安静下来,竖着耳朵听他往下说。
接着刘琦放下酒杯,伸出三指,郑重立誓:“琦在此向诸位保证三点:
“其三,江陵日常政务,仍由诸位乡贤荐举旧吏打理,琦绝不妄加干涉。
“其三,孙策亦可能卷土重来,江陵安危,非琦一人之力可保,需借重诸位之力,同心共守!”
刘琦这番话,可谓直击要害。
刘琦先是承认现实困境(外敌威胁),继而承诺保障士族最核心的利益(田产、商路、地方治权),最后将大家捆绑到“共抗外敌(包括蔡瑁)”的战车上,精准地把握了这些地方豪强“求稳、避祸、保利”的普遍心理。
加之他们已经听闻习家已投效刘琦,而有了习家表态在前,这番承诺便显得更有分量,席间众人闻言,面色都缓和了许多,暗自点头。
果然,这话刚说完,底下的张族长就率先举杯:“公子这话实在!我张某人代表张家,愿意听公子调遣!”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厅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刘琦见状,目光落在习珍身上,笑道:“习兄勇毅,早年平南的时候立过大功,我早就听说了。”
“如今江陵防务缺个得力的人,我想表习兄为‘江夏主簿’,跟着我参赞军机,共掌防务。日后江陵安定了,习兄就是首功之臣!”
刘琦这话一出口,习珍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站起身,对着刘琦深深一揖:“主公不以珍出身低微,委以重任,珍必肝脑涂地,绝不辜负公子!”
要知道,江夏主簿虽然官阶不算太高,但却是刘琦的核心幕僚职位,这意味着习家正式成了刘琦的嫡系。
习珍心里清楚,跟着刘琦这样有潜力的主儿,日后习家在荆州的地位,肯定比以前更稳当。
而习珍身后跟着的习家族老,也满意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安排很是认可。
其他世家豪强一看,刘琦对先投靠的习家这么大方,分明是愿意跟大家共享富贵,不是来夺权刮地皮的,心里那点小九九立刻没了,纷纷举杯站起来:“长公子仁义!我等愿意听从号令,共襄江陵!”
待众人落座,庞越放下酒盏,朗声道:
“公子既肯推心待乡贤,我庞家也亮个态度——往后江陵诸事,庞家愿出粮出物,助公子稳固城防、安抚百姓。便是城中士族有异动,庞家也会站在公子这边,绝不让公子孤身犯难!”
庞越话落,举杯:“我敬公子一杯,愿公子守住江陵,护得荆州一隅安稳!”
刘琦大喜,连忙举杯回敬:“有庞老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咱们共饮一杯,祝江陵早日安定!”
众人纷纷举杯,厅里觥筹交错,笑声不断。
宴席一直闹到深夜才散,习珍主动留下来,帮刘琦草拟“江陵士族联防策”
庞越走的时候,还特意跟刘琦说了句:“公子放心,城中其他世家,我会帮着劝劝,保管让他们都站到公子这边来。”
刘琦送众人到衙门口,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转头对诸葛亮和徐庶笑道:“没想到这么顺利!今夜一杯酒,总算把江陵士族的心给稳住了。”
徐庶点头笑道:“主公这招‘示诚让利’,可比硬压管用多了。
士族们最看重的就是利益和安稳,主公都给他们了,他们自然愿意跟着主公干。”
诸葛亮也笑着补充:“接下来就看庞统先生那边了。他要是能归附,不仅能帮主公出谋划策,还能吸引更多荆州名士来投。”
“到时候别说一个江陵,整个荆州都指日可待!”刘琦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踏实多了。
刘琦知道,拿下江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应对城外的蔡瑁,拉拢庞统……路还长着呢。
但至少现在,江陵的根基已经稳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往前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