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鄂西砥柱
第五十四章:鄂西砥柱 (第1/2页)时光流转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已发生深刻转变,但在中国战场上,日寇依旧在做最后的疯狂挣扎。为打通长江上游航线,威胁战时陪都重庆,并掠夺鄂西丰富的战略资源,日军第十一军集中重兵,发动了规模空前的鄂西会战。战火再次燃遍长江两岸,石牌、渔洋关等要地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战况之惨烈,震惊中外。
此时,谢文渊的第十一支队,经过数年敌后艰苦卓绝的坚持与发展,已扩编为第五战区游击独立第一旅,谢文渊任旅长,授少将军衔。其防区也由大别山北麓扩展至英山、罗田、浠水等鄂东核心区域,像一颗钉子,牢牢楔在长江北岸,威胁着日军重要的长江航运和武汉外围据点。
鄂西会战爆发后,谢文渊旅接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部的紧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江北敌后广泛出击,全力破袭武汉以北段的平汉铁路、汉宜公路以及长江沿岸日军码头、仓库,牵制日军兵力,策应江南正面战场主力作战。
命令即是使命。谢文渊深知,此战关乎鄂西乃至西南大后方的安危,意义重大。他立即召集全旅团以上军官,进行紧急部署。
“诸位!江南正在血战,我辈军人,守土有责!”谢文渊站在大幅作战地图前,目光炯炯,声音沉稳有力,“我旅任务,不在于与日军争夺一城一地,而在于做一根扎在敌人后背的毒刺!让他寝食难安,首尾不能相顾!”
他迅速做出决策,将全旅主力分为三路:
一路,由作战经验丰富现已升任副旅长的原副支队长率领,精干兵力,秘密北上,重点破袭广水至花园段的平汉铁路,炸毁桥梁,颠覆军列。
一路,由他亲自指挥,集结旅直属部队和主力团,在蕲春、黄梅沿江地带,寻找战机,袭击日军巡逻艇队和沿江物资囤积点。
另一路,则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在英山、罗田腹地,广泛开展游击袭扰,伏击日军小股部队和运输队,使其不能安心抽调兵力支援江南。
任务分配完毕,各部立即行动。谢文渊亲率的主力,如同幽灵般,活跃在漫长的江岸线上。他们利用夜色和江雾的掩护,时而用集束手榴弹和迫击炮袭击日军停泊的船只,时而用地雷和陷坑破坏沿江公路,时而对孤立的日军据点发起迅猛的短促突击。
战斗是残酷而高效的。一次,他们得到内线情报,日军一支运输船队将在武穴码头卸下大批弹药。谢文渊精心策划,派出一支敢死队,乘着木船伪装成渔民,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靠近码头,用炸药包和***成功引爆了日军堆积如山的弹药箱,冲天的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天,爆炸声连绵不绝,给予日军后勤以沉重打击。
另一次,他指挥部队,在田家镇附近险要江段设伏,利用地形和预先埋设的水雷,重创了日军一支溯江而上的小型炮艇编队,击沉炮艇一艘,击伤多艘,迫使日军加强了江防,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其向江南转运兵力和物资的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