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抢功与诿过,官僚本色
第37章 抢功与诿过,官僚本色 (第1/2页)兵败如山倒!
兀朮脱朵看着倒下的帅旗和陷入混乱的部队,气得目眦欲裂,他知道大势已去,再停留下去,恐怕真要交代在这里。
他怨毒地瞪了如同血人般屹立的秦牧一眼,在亲卫的死命保护下,仓皇向高地后方退去。
“狄狗败了!杀啊!”
“夺回高地!”
正在高地下方苦战的乾军,看到狄戎帅旗倒下,敌军大乱,顿时士气大振!
在苏烈等人(他们终于说服李文弼派出了有限的预备队)的带领下,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失去统一指挥和士气的狄戎军队,再也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在高地上丢下大量尸体,狼狈溃逃。
天蒙蒙亮时,染血的高地终于再次插上了乾军的旗帜。
秦牧拄着卷刃的柴刀,站在倒下的狼头大旗旁,浑身浴血,伤口火辣辣地疼,但他站得笔直。
阳光刺破晨雾,照在他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坚毅和疲惫。
这一夜,他和他“獠牙”,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力挽狂澜。
然而,看着高地上层层叠叠、敌我双方的尸体,看着那些疲惫不堪、带着劫后余生庆幸的士兵,秦牧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
这场惨胜,本可避免。
那位坐在安全后方、纸上谈兵的李督军。
此刻恐怕正在计算着“击退狄戎,斩获无算”的功劳,而无数士兵的鲜血,却白白流淌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知道,与狄戎的战争远未结束。
而与内部庸帅、腐朽体制的斗争,似乎才刚刚开始。
他的“獠牙”需要时间舔舐伤口,变得更加强大。
而他秦牧,也需要积蓄力量,等待一个能够真正掌控自己命运、不再受制于人的时机。
高地血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伤亡统计和战果核实还在进行。
督军李文弼的奏报已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送往京城。
在这份精心措辞的奏报中,他李督军“运筹帷幄,洞悉狄虏奸计”。
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果断调动兵力”,最终“指挥若定,力挽狂澜”,麾下将士“用命,浴血奋战”,终使“丑虏铩羽而归。
狼帅兀朮脱朵仓皇逃窜,险遭生擒”。
至于他之前的错误判断、瞎指挥导致防线险些崩溃、将士重大伤亡的事实,则被轻描淡写地归结为“狄虏狡诈,兵力悬殊,将士虽奋力搏杀,然伤亡难免”。
而对于真正扭转战局的秦牧及其“獠牙”。
奏报中只是含糊地提了一句“振威校尉秦牧所部,奋勇争先,亦有微功”。
将其巨大的功劳严重淡化。
消息灵通的苏烈第一时间得知了奏报内容,气得脸色铁青,直接找到了李文弼理论。
“督军大人!秦牧校尉率‘獠牙’夜袭敌营,阵斩敌酋(虽未成功,但效果等同),夺回高地,居功至伟!
怎能以‘微功’论处?这岂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苏烈强压着怒火,据理力争。
李文弼端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眼皮都没抬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