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听说王瑾萱在教乡邻识字?去看看
第27章 听说王瑾萱在教乡邻识字?去看看 (第2/2页)李阿婆的儿子在外地当兵,每次家书都是请人读,韩澈听了心里有些触动——这就是王瑾萱教识字的意义,能让乡邻们不再因为不识字而犯难。他看了一眼王瑾萱,她正低头给一个年轻媳妇讲解“米”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身上,侧脸的轮廓柔和,韩澈心里突然觉得,这个县尉千金,和他印象里的官家小姐完全不一样。
他注意到一个问题——王瑾萱教完一个字,就让大家反复念,然后默写在麻纸上,可很多人还是记不住,比如陈三郎,写“火”字总把中间的“人”写成“乂”,翠薇得手把手教他好几遍。韩澈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要是用现代的“联想记忆法”,把字编成短句,结合动作,会不会记得更快?比如“火”字,就说“一点一撇像火苗,中间的人举着火把”,再做个举火把的动作,肯定比单纯念和写效果好。
但他没立刻说出来——一来是怕太突兀,毕竟这是他从现代带来的方法;二来是怕抢了王瑾萱的风头,毕竟是她主动教乡邻识字,自己贸然提建议,显得不礼貌。
“韩公子,你在想什么?”王瑾萱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麻纸,“这是我整理的常用字,你看看有没有遗漏的?”
韩澈接过麻纸,上面工工整整写了三十多个字,都是“田”“盐”“鱼”“衣”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字。他指着“盐”字说:“王小姐,这个‘盐’字,大家每天都用,你可以多讲讲它的用法,比如‘晒盐’‘买盐’,这样大家记得更牢。”
王瑾萱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光教字的读音和写法还不够,得让大家知道怎么用,才能真正记住。韩公子,你这个建议好!”
旁边的翠薇也说:“小姐,刚才陈三郎总记不住‘火’字,要是像韩公子说的,结合用法讲,说不定就记住了。”
韩澈笑了笑:“我也是随口一说,主要还是王小姐教得用心。对了,我今天本来是去县尉府给你送东西的,听说你在这里,就先过来了。”他指了指背上的布包,“里面是我家晒的盐,还有一些……我整理的识字口诀,说不定对你教识字有帮助。”
王瑾萱有些惊讶:“韩公子还整理了识字口诀?”
“只是一些简单的句子,”韩澈赶紧解释,“比如‘日头东出西落,月亮圆缺变化’,把字编进句子里,方便记忆,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他本来想今天送完礼就走,没想到看到王瑾萱教识字的场景,心里突然觉得,这份识字口诀比单纯送盐更有意义。可他又有些担心——王瑾萱会不会觉得他多管闲事?毕竟她才是教识字的人。
王瑾萱却笑着说:“太好了!我正愁大家记字慢,有了口诀肯定能帮上忙。不如你现在就给大家试试?就教‘火’字,好不好?”
周围的乡邻也跟着附和:“是啊韩公子,你试试!”“我们也想看看口诀好不好用!”
韩澈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王瑾萱鼓励的目光,心里的顾虑渐渐消失。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细木棍,指着木板上的“火”字,正要开口,突然听到人群外有人喊:“韩公子!不好了!你家的盐缸被人砸了!”
韩澈心里一紧——是邻居家的小子陈小宝,他怎么会来这里?家里的盐缸被砸了,难道是刘万山干的?他立刻转身,对王瑾萱说:“王小姐,我家里出事,先回去看看,晚点再找你!”说完,就朝着家里的方向跑去,身后的乡邻们还在喊“韩公子别急”,可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母亲和婉儿没事吧?盐缸被砸是小事,要是家人出事,他绝对饶不了刘万山!
他没看到,王瑾萱看着他匆忙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对翠薇说:“翠薇,你去跟着韩公子,看看出了什么事,要是有人闹事,就去县尉府报信。”翠薇应了声“是”,立刻跟了上去。王瑾萱站在大槐树下,望着韩澈消失的方向,心里有些不安——难道是刘万山又在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