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1/2页)

开元二十五年,秋八月三十,辰时。
  
  晨露还沾在院角的茅草上,韩澈正帮着母亲赵氏把新晒好的盐装进陶罐,罐口雪白的盐粒折射着晨光,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咸香。婉儿蹲在一旁,手里攥着块干净的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陶罐外壁,生怕沾了灰尘——这是家里如今最金贵的东西,每次装盐,她都格外上心。
  
  “哥,昨天县尉大人来看盐滩,是不是说咱们的盐好呀?”婉儿抬起头,大眼睛里满是好奇,昨天她没敢凑太近,只远远看到穿官服的人站在盐田边。
  
  韩澈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笑着点头:“是呀,县尉大人说咱们的盐比官盐还细。”他没提昨晚的硝石和黑色令牌,不想让母亲和妹妹担心——那背后的隐龙会,连王承嗣都觉得蹊跷,暂时还是少让家人牵扯进来为好。
  
  赵氏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里带着欣慰:“多亏了你这孩子,不然咱们家现在还得啃粗粮。只是……你这晒盐的法子,别让人知道了去,免得惹麻烦。”她总怕树大招风,之前刘万山压价的事,至今还让她心有余悸。
  
  韩澈刚要安慰母亲,就听见院门外传来马蹄声,紧接着是差役的声音:“韩澈在家吗?县尉大人亲自来访!”
  
  韩澈心里一怔——王承嗣昨天刚巡查过盐滩,今天又亲自上门,难道是为了晒盐的法子?他赶紧放下手里的陶罐,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到门口开门:“草民韩澈,见过县尉大人。”
  
  门口,王承嗣已下了马,青色官服在晨光里显得格外庄重,他身后跟着两个差役,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看到韩澈,王承嗣的神色比昨天温和些,目光扫过院子里整齐码放的盐罐,语气带着几分随意:“在家忙呢?不耽误你吧?”
  
  “不耽误,大人快请进。”韩澈侧身让王承嗣进门,赵氏也赶紧迎了上来,忙着要去烧水,王承嗣摆摆手:“不用麻烦,我就是来跟你说几句话。”
  
  婉儿躲在母亲身后,偷偷打量着王承嗣腰间的佩剑,眼神里又好奇又有点怯生生的。王承嗣注意到她,从布包里拿出一小块麦芽糖,递了过去:“小姑娘,拿着吧。”婉儿看了看韩澈,见哥哥点头,才小声说了句“谢谢大人”,接过麦芽糖跑回屋里了。
  
  韩澈请王承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心里快速盘算着——王承嗣亲自上门,绝不是简单的寒暄,十有八九是为了晒盐的法子。他得提前想好说辞,既不能暴露现代晒盐技术,又要让王承嗣相信这法子是他“改良”出来的。
  
  果然,王承嗣坐下后,没绕圈子,直接问道:“昨天在盐滩尝了你的盐,确实比官盐强太多——你这盐,到底是怎么造的?别跟我说只是改良了老法子,老盐户晒了一辈子盐,也没晒出这么细的。”
  
  韩澈垂眸,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石凳边缘,心里组织着语言:“回大人,草民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盐户学过晒盐,那时候就觉得老法子晒出的盐杂质多,吃着发苦。后来草民就试着琢磨,比如卤水,老法子只滤一遍,草民就多滤两遍,用细麻布层层过滤;还有晒盐的时候,老法子不管日晒雨淋,草民就观察天气,晴天多翻盐,雨天提前盖棚子,控制好盐田的温度和湿度……慢慢就试出这法子了。”
  
  他故意把现代的“过滤工艺”“温度控制”转化为唐代人能理解的“多滤两遍”“观察天气”,既解释了盐细的原因,又不会显得突兀。毕竟在古人看来,用心琢磨老手艺,改良出好东西,是情理之中的事,不会想到“穿越”这种离奇的事。
  
  王承嗣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石凳,目光里带着审视:“多滤两遍卤水,就能去掉杂质?控制温度湿度,就能让盐更细?”他显然有些疑惑,毕竟官盐坊的工匠也懂过滤,却没做出这么好的盐。
  
  韩澈早有准备,起身从屋里拿出两个空碗,分别倒了一点自家的盐和之前剩下的粗盐,又端来两碗清水:“大人您看,草民的盐溶于水,水面清亮,没有沉淀;粗盐溶于水,底下会有泥沙。这就是多过滤几遍的差别。至于温度,晴天中午日头太毒,盐会晒得结块,得及时翻匀;傍晚温度降下来,就要盖棚子,免得露水打湿盐粒,影响口感——这些都是草民试了几十次,才摸出的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