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真凶落网!竟是漕运把头的小舅子
第66章 真凶落网!竟是漕运把头的小舅子 (第1/2页)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五,清晨。
雾气还未散尽,津门漕运码头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河风带着湿冷的水汽,吹在脸上沁凉刺骨。
韩澈一夜未眠,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却依旧眼神清亮,正站在昨晚激战的空地上,看着衙役们清理现场。
王承嗣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玉佩,脸色凝重:“韩公子,你看这个。”
韩澈接过玉佩,只见玉佩质地粗糙,上面刻着一个“温”字,边缘还沾着些许泥土。
“这是从哪个俘虏身上搜出来的?”
“是从那个被你踹倒的黑影身上搜的。”王承嗣说道,“我已经让人去查,码头一带姓温的,且能和严鹤扯上关系的,没几个。”
韩澈摩挲着玉佩上的刻字,心里琢磨着。
昨晚虽然让冯彪跑了,但抓到了五个小喽啰,只要审出点东西,总能找到突破口。
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分化瓦解”的审问技巧,这些小喽啰大多是被利益驱使,未必对严鹤忠心耿耿,只要抓住他们的软肋,不愁问不出真相。
“把俘虏都带到码头的空仓库里,分开审问。”
韩澈说道,“不要用刑,先问问他们的家人近况,再提玉佩的事。”
王承嗣有些不解:“不用刑?他们要是嘴硬怎么办?”
“这些人都是混码头的,见惯了风浪,用刑只会让他们更抵触。”
韩澈解释道,“他们出来做事,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们提他们的家人,就是让他们知道,只要老实交代,我们可以保他们家人安全。反之,要是顽抗到底,严鹤未必会保他们,他们的家人也会受牵连。”
王承嗣恍然大悟:“还是韩公子想得周全!我这就去安排。”
仓库里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霉味。
五个俘虏被分别绑在不同的柱子上,脸上满是惊恐和不安。
韩澈没有亲自审问,而是让周明和两名精明的衙役负责,自己则在仓库外等候,时不时听着里面的动静。
半个时辰后,周明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喜色:“公子,有眉目了!其中一个叫陈二的,已经招了。”
韩澈精神一振:“快说说,他招了什么?”
“陈二说,这块玉佩是他们头儿的,姓温,叫温彦博。”
周明说道,“温彦博是漕运把头秦仲礼的小舅子,平时在码头作威作福,这次盗取粮草,就是温彦博一手策划的,背后受严鹤指使。”
“秦仲礼?温彦博?”韩澈默念着这两个名字,心里有了印象。
之前勘察码头时,他见过秦仲礼,四十多岁,身材微胖,说话圆滑,没想到竟是严鹤的人。
“陈二还说,刘三已经被严鹤灭口了。”
周明补充道,“因为刘三知道太多秘密,严鹤怕他被我们抓住,就派人在河边杀了他,尸体扔到河里了。”
韩澈心中一沉,果然不出所料,严鹤为了自保,竟然对自己人下手。
这也更让他意识到,严鹤此人的心狠手辣,这次的漕运案,绝不仅仅是盗取粮草那么简单。
“温彦博现在在哪里?”韩澈问道。
“陈二说,温彦博平时最喜欢去码头附近的醉仙楼喝酒,这个时辰,估计就在那里。”周明说道。
“好!”韩澈当机立断,“王大人,我们现在就去醉仙楼抓捕温彦博!”
王承嗣点了点头:“事不宜迟,我带几名衙役跟你走,剩下的人继续审问其他俘虏,看看能不能挖出更多线索。”
醉仙楼位于码头附近的商业街,此时已经开门营业,里面坐了不少食客,大多是码头的工人和来往的商人。
韩澈和王承嗣带着几名衙役,乔装成食客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就听到二楼传来一阵喧闹声。“再来一壶酒!上好的牛肉!”一个嚣张的声音喊道。
韩澈抬头一看,只见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穿着锦袍,脸上带着几分醉意,身边还围着两个跟班。
那男子腰间挂着一块玉佩,和韩澈手里的那块一模一样,只是质地更精良些。
“就是他!”周明低声说道。
韩澈给王承嗣使了个眼色,王承嗣会意,悄悄给衙役们递了个手势。
几人分散开来,慢慢靠近二楼。
温彦博正喝得兴起,根本没注意到楼下的动静。
直到韩澈和王承嗣走到他面前,他才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你们是谁?敢打扰老子喝酒?”
“温彦博,我们是津门县尉府的人。”
王承嗣亮出腰牌,沉声道,“你涉嫌盗取漕运粮草,跟我们走一趟吧!”
温彦博脸色一变,酒意瞬间醒了大半:“你们胡说八道什么!我可是漕运把头秦仲礼的小舅子,你们敢抓我?”
“正是因为你是秦仲礼的小舅子,我们才找你。”
韩澈上前一步,眼神锐利,“昨晚城西废弃砖窑的事,你不会忘了吧?还有这块玉佩,是你的吧?”
韩澈把那块刻着“温”字的玉佩扔到桌上,温彦博看到玉佩,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不自觉地摸向自己腰间的玉佩。
“你……你们怎么会有这个?”温彦博声音颤抖,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