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聚江夏
风雨聚江夏 (第2/2页)江夏城(今武汉武昌区),地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守将文聘,乃荆州宿将,以勇毅忠诚著称,刘琮投降后,他不愿背弃故土,却也深知天命所归,最终率部归降曹操,被委以镇守江夏的重任,麾下尚有兵马万余。
林凡的战船抵达江夏码头时,文聘已带着几名核心将领,亲自出迎。他身着银色铠甲,面容刚毅,眼神锐利,态度不卑不亢:“林监军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聘已在府中备好酒宴,为监军接风洗尘。”
林凡快步走下战船,拱手还礼:“文将军镇守江夏,直面强敌,日夜操劳,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林凡奉丞相之命而来,并非来夺权,而是协助将军共御外敌。今后一切军务,还需将军主持,林凡愿尽绵薄之力,辅佐将军守住这荆州门户。”
他姿态放得极低,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给足了文聘面子。这番话让文聘眼中的戒备之色淡去不少,连带着身后几位荆州旧将的神色也缓和了许多——他们本担心这位丞相亲命的监军会倚仗权势,插手军务,如今看来,倒是个明事理之人。
接风宴简单而隆重,席间并无过多虚礼。宴后,林凡便迫不及待地与文聘登上城楼,察看防务。
站在城头远眺,只见江面之上,荆州水军的战船排列整齐,却规模远不及刘表时期鼎盛,不少战船的船身略显老旧,船帆也有修补的痕迹;对岸江北,隐约可见连绵的营寨,旗帜飘扬,正是刘备与刘琦的驻军之地,营寨之间炊烟袅袅,隐约能听到练兵的呐喊声;而东南方向,长江下游的天际线处,虽看不见江东战船的踪影,但那无形的压力却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江面上,让人喘不过气。
“文将军,目前敌情具体如何?”林凡指着对岸,沉声问道。
文聘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神色凝重:“刘备自新野败退后,一路南逃,与公子刘琦在江夏汇合,如今合兵一处,约有兵马两万余,驻扎在江北乌林、陆溪口一带。他们日夜操练水军,打造战船,招兵买马,显然是在积蓄力量,其志不小。至于江东周瑜,据探马来报,他已在柴桑集结大小战船数百艘,精兵五万余,但至今按兵不动,似在观望——观望我军动向,也观望刘备的诚意。”
林凡点头。周瑜用兵,最擅把握时机,他此刻按兵不动,绝非胆怯,而是在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或是在等待曹军露出破绽。
“那我军水师的情况,究竟如何?若江东水军真的来攻,能否与之正面一战?”这是林凡最关心的问题。曹军陆军虽强,但水军一直是短板,而江东恰恰以水军立国。
文聘面露难色,叹了口气:“不瞒监军,荆州水军经蔡瑁之乱,元气大伤。蔡瑁当年为把持军权,排挤异己,诛杀了不少精通水战的将领,如今剩下的多是些庸碌之辈;战船也多为十年前的旧式,虽坚固,却灵活性不足,且不少船只有破损,尚未完全修缮;兵员更是参差不齐,老弱居多,新兵尚未操练成熟。若与江东水军正面交锋,胜算……实在不大。如今唯一的依仗,便是江夏城防之利,辅以水军游击袭扰,方可与之周旋。”
情况比林凡预想的还要严峻。他心中一沉,却并未显露出来,只是点了点头:“将军所言极是。既然水师实力不济,那我们便以守为攻,先加固城防,整训士卒,再图他策。”
接下来的数日,林凡与文聘几乎形影不离。两人一同巡视城墙,督促士卒加固城防,在城墙之上增设弩箭阵地、滚石擂木;一同前往水寨,检修战船,更换破损的船板与船帆,亲自指导水军士卒操练水战技巧;林凡还利用自己在督造司的经验,对城防器械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比如将守城弩箭的射程加长,在城墙之下挖掘陷坑,在江面布设暗桩,这些举措虽看似微小,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江夏的防御能力。
同时,林凡派出“暗影”成员,化装成渔民、商贩,驾着小渔船,深入江北刘备控制区,以及尽可能靠近柴桑的水域,打探敌军的动向、粮草储备、战船修缮情况等情报。
然而,周瑜和刘备那边,却异常安静。刘备的军队依旧每日操练,周瑜的战船依旧停泊在柴桑,没有任何出兵的迹象。
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紧紧缠绕在林凡心头,让他愈发不安。他知道,越是平静,背后隐藏的阴谋可能就越大,周瑜的出手,或许会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突然、都要猛烈。
这日深夜,江夏城内万籁俱寂,唯有城头的篝火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巡逻士卒的身影。林凡在临时的居所内挑灯夜读,桌上摊着江夏周边的地形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敌军营寨、江面暗礁、水文情况等信息,他正凝神思考着破敌之策,试图从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丝生机。
忽然,亲随轻步走入房内,手中捧着一封加密的绢帛,神色凝重:“主上,影老从许都传来的密信,加急送来的。”
林凡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密信以特殊的墨汁书写,需用特制的药水浸泡方能显现字迹。他取来药水,将绢帛浸入其中,片刻后,一行行字迹逐渐显露出来。
看清信中的内容,林凡瞬间睡意全无,只觉得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脊背发凉。
“主上,查实:司马懿复出后,第一时间向丞相进言,称‘荆州新定,刘备、孙权联盟未固,人心涣散,宜速战速决,命江夏守军主动出击,一举荡平刘备残部,再顺江而下,奇袭柴桑,则江东胆寒,可传檄而定’。据闻,丞相似有意动,已召集谋士商议此事。另,司马懿门客陈群,近日以探亲为名,前往颍川,与一名江东细作在城外破庙秘密接触,交谈半炷香后方才离去,所谈内容不详,但据眼线回报,二人提及‘江夏’‘时机’‘内应’等字眼。”
司马懿怂恿曹操强攻江夏!
司马懿的门客与江东细作秘密接触!
这两个消息如同两把尖刀,狠狠刺穿了林凡的心脏。他猛地站起身,在房中快步踱步,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司马懿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他不可能不知道曹军水军的短板,不可能不清楚周瑜的厉害,却偏偏怂恿曹操下令强攻——这分明是让江夏守军去送死!他难道是想借周瑜、刘备之手,削弱曹军的实力?还是说,他本就希望曹军在江夏受挫,从而动摇曹操的威望,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权力?
而他与江东细作的接触,更是充满了致命的阴谋气息。“内应”二字,如同一根毒刺,扎在林凡心头。江夏城内,难道真有司马懿安插的内应?或是蔡瑁的旧部与江东、司马懿勾结?
林凡只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巨大的网中,外有周瑜、刘备虎视眈眈,内有司马懿这等居心叵测之辈在许都搅动风云,而自己身处江夏前线,俨然成了一枚被各方势力推来搡去的棋子,随时可能被牺牲。
必须阻止曹操贸然下令强攻!一旦丞相的军令下达,江夏守军不得不主动出击,面对周瑜的水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届时不仅江夏难保,自己也将万劫不复。可他远在江夏,人微言轻,如何能改变丞相的决定?
就在他心乱如麻、思索对策之际,城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
“呜——呜——呜——”
号角声尖锐刺耳,划破了深夜的宁静,紧接着,便是隐隐约约的喊杀声,从水寨方向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报——!”一名哨探浑身是血,连滚带爬地冲入房内,铠甲破碎,脸上满是惊恐之色,“林监军!文将军!不好了!江东水军夜袭我水寨!他们乘着夜色,驾着快船,绕过了暗桩,前锋已突破外围防线,水寨起火了!”
林凡瞳孔骤缩!
来了!周瑜终于动手了!而且选在了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
他没有时间再多想,一把抓起墙上的佩剑,对亲随厉声道:“传令各部!按预定方案迎敌!守城士卒加固城墙,严防敌军登岸;水寨守军依托战船抵抗,拖延时间;速请文将军率步卒前往水寨支援!随我去水寨!”
“遵命!”亲随轰然应诺,转身便冲了出去,高声传令。
林凡提剑冲出房门,只见城外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士卒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惨烈的战歌。
风雨已至,雷霆乍响。江夏城的存亡,曹操南征大局的走向,乃至他林凡的生死荣辱,都将在这一夜,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