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语惊四座!
第76章 :语惊四座! (第1/2页)翌日上午,武汉行营最大的会议室将星云集,气氛凝重!
与会者皆是各战区长官、兵团司令级别的高级将领,唐生志、桂永清等人也赫然在列。
陈阳身着笔挺的中将军装,跟在薛月身后步入会场时,引来了不少或好奇、或审视、或不屑的目光。他资历最浅,位置也相对靠后。
不久,委员长一身戎装,面色沉肃地走进会议室,众人立刻起身。
“都坐吧!”
校长挥手示意,开门见山,“情况,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了。
日军亡我之心不死,在占据金陵后,气焰更为嚣张!
现集结重兵,欲以南北对进之势,夹击合围我中原腹地!
“徐州方向,已发现日军大规模调动迹象,大战一触即发!”
他声音提高,带着沉痛与决绝:
“我已电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棕仁,严密布防,准备迎敌!”
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议一议,这徐州,还要不要守?该怎么守?
据可靠情报,日军此次南北两线,可能动用多达八个师团,兵力超过二十四万!
“诸位都是党国栋梁,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会议室内沉默片刻后,开始有人发言。
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斟酌着开口:
“委座,日军势大,携连胜之威,锋芒正盛。我军新败之余,士气有待恢复。徐州地处平原,无险可守,是否应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待机破敌?”
另一位将领附和:“是啊,委座!与其在徐州与敌硬拼,消耗宝贵的有生力量,不如主动后撤,拉长日军补给线,利用广阔纵深与之周旋。”
也有主战的将领慷慨陈词:
“守!必须守!徐州乃战略枢纽,岂能轻易让与倭寇?若不战而退,民心士气何存?当调集重兵,与敌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拿什么决?淞沪、金陵,哪一次不是精锐尽出,结果呢?”立刻有人反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但主退避、保存实力的声音似乎略占上风。
这时,唐生志清了清嗓子,站了起来,他看了一眼陈阳的方向,慢悠悠地说道:
“委座,诸位同仁!孟潇以为,日军此次来势汹汹,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我军虽众,但新兵较多,装备亦不如人。硬碰硬,实非上策。”
兵法云,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当此之时,应以保存我军有生力量为第一要务,主动放弃一些城池据点,诱敌深入,方为上策啊!”
桂永清立刻紧随其后,点头哈腰地补充:
唐长官所言极是!
委座,卑职也认为,与其在徐州这块四战之地与敌消耗,不如暂避锋芒。
我军可退守至……他开始阐述他构想的“理想”防线。
听着这些充斥着“保存实力”、“避战”、“后撤”的论调,看着唐生志、桂永清那副畏敌如虎、却振振有词的嘴脸,陈阳胸中一股怒火再也无法抑制!
金陵城下那些牺牲的弟兄、百姓绝望的眼神、牛首山上的血战……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就在会议气氛逐渐偏向保守退缩之时,陈阳“唰”地站了起来,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过了场内的嘈杂:
“委座!学生陈阳,对于唐长官与桂总队长的言论,不敢苟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年轻的军长身上!
委员长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面上不动声色:
“哦?陈阳,那你就来说说你的想法。”
唐生志和桂永清则面露讥讽,等着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能说出什么来。
陈阳走到会议室中央,面向委员长和在座所有将领,朗声说道:
自卢沟桥事变至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已近半年!
日军连战连捷,从华北打到华东,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反观我军,虽浴血奋战,予敌重创,但至今,尚未有一次能称得上‘大捷’的胜利来振奋全国军民!”
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
“日军此次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以绝对优势兵力,南北对进,一举拿下徐州这个战略枢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