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昌黎县城
第一卷 第15章 昌黎县城 (第1/2页)第二天一大早,张驼子和朱大壮都来了。
周礼原本是打算自己一个人进城的,毕竟前身经常也会去县里赌博,这条路他还是挺熟的。
但没想到,二人主动提出要一起进城,张驼子说是去城里修一下猎弓,朱大壮则是说要进城给刘婶买点药,进一步调养身子。
周礼却明白,他们是担心自己进城,会被杜勇针对,怕他吃了亏。
毕竟,今天就是和杜勇约定还钱的日子了。
“这两个家伙,还都挺讲义气的。既然你们有这份心,以后我也不会亏待。”
周礼暗暗点头,将这份情记在了心上。
“礼哥儿,要不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嫂子陈玉犹豫着说道。
她这几天一直在担心赌债的事情,周礼此去县城,杜勇和银钩赌坊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周礼大概也明白她的想法,是想着自己如果解决不了,嫂子就要牺牲自己,来保全这个家。
但这种事,他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于是摇摇头:“咱们家就这么一件棉袄,你跟着去干嘛,着凉了怎么办?就在家里照顾好妹妹,等我回来。放心吧,城里有衙门呢,我吃不了亏。”
“那好吧。但你千万要记得,平平安安地回来,我跟小丫在家等你……”
说完这些,周礼背上背篓,里面是狼皮还有蜂蜜等山货猎物,都是准备拿到城里换钱的东西。
当然,最重要的那株老山参,他都贴身揣在怀里。
此去昌黎县城,有差不多二十里路,村里人穷,除了村长家,都没有驴车骡车之类的东西,基本上只能靠自己肩挑手提。
这点距离,对于前世的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但让周礼没想到的是,刚出门,就有不少村民找来,大多是拜托张驼子带一些山货去城里卖,亦或是托付帮忙买些什么盐巴之类的日用品,用于过冬。
山里人很少进城,青山村也少有货郎会来。
因此每当有人进城的时候,都会拜托别人顺便采买带回来,张驼子在村里口碑还算不错,因此托他办事的人不少。
反观周礼这边,虽然最近显露出了一些本领,但因为赌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谁也不敢轻易信任,把钱和货物交给他。
“这么多东西,咱们背去县城可不容易,而且回来还要买不少货物,去找村长借车吧。”
周礼想了想,开口说道。
朱大壮有些担心:“二哥,你和杜勇都闹成这样了,村长会借吗?”
“他会的。没车我就不会进城,还怎么去给杜勇还钱?”
周礼笑了笑,杜家人的想法,他大概有数,现在估计巴不得自己赶紧进城,去让银钩赌坊收拾呢。
果不然,当周礼来到村长家,说明来意后。
杜昌旺笑呵呵地就答应了下来。
周礼三人用驴车拉着山货,便动身起程,沿着山道去往昌黎县城了。
今天的卜卦次数,周礼还没有使用。
他故意留着,打算等进城后再试试,顺便验证摸索一下卜卦的规律。
一行人赶着车往城里走,大雪昨夜就已停了,四下里白茫茫的一片,好在积雪还算太深,驴车行走不算困难。
沿途,周礼看到了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民,互相搀扶着往县城走去。
这些都是周围郡县活不下去的百姓。
今年的饥荒,远比想象中严重,青山村因为靠着大山,还算好一些。
其他地方的百姓,没有了活路,只能往县城跑,寄希望于城里的达官贵人们会开仓放粮,赈济一下。
但更多的人,甚至可能活不到进城,就会冻饿而死。
“这世道……活下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周礼摇了摇头。
作为一个现代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多少还是会心中不忍。
只可惜自己如今能力有限,也没有什么悲天悯人的资格,只是默默加快了脚程。
好在如今的流民数量还不多,没有生乱,不至于会哄抢货物,但等他们再饿个几天,就难说了。
到时候只怕连进城都会很麻烦。
很快,一行人便已到了城门口,负责把守的士兵严禁流民入城,即便是本地民众进城,也要验明正身,还要收一笔过路费。
周礼三人花了三十钱,这才顺利入城。
辽东郡辖下十一县,昌黎县是最偏远的一个,靠近北方,临近边塞,因此城墙修得高大坚固。
这里也是北方要道枢纽,前线边关的钱粮中转,因而还算富庶,街道上颇为热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张驼子带着周礼先行去了皮货市场的老祥记,出售山货皮毛等货物。
当周礼拿出那张狼皮的时候,掌柜朱桂祥面露惊讶之色:“这年头能猎到狼,真是不容易,小伙子本事大啊。可惜,这狼皮有些损毁,品相不佳,我只能出到二两银子。”
这个价格,还算公道。
周礼点了点头:“张叔说您是城里价格最公道的,我当然相信,那就这么定了。”
“好,痛快!”
随后张驼子又将自己的一些存货,以及其他村民托付的货物卖出,共计得到一千二百钱。
周礼看在眼里,这种批量出售的方式,的确要比散卖价格高一点。
看来自己整合资源的想法,是没问题的。
在之后,张驼子又按照各家各户的需求,前往采购米面盐巴等生活物资。
因为饥荒的缘故,今年的米粮价格极高,一斗粟米已经卖到了100钱,而且还在涨,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
张驼子打算在市场上多逛逛,砍砍价,看能不能从那些散户手里,用最便宜的价格,尽可能多地买些粮食。
周礼想了想,将卖狼皮所得的银钱大半交给了他,让其帮忙采买粮食。
他自己则是要去办更重要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