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镇北亲王
第八十六章 镇北亲王 (第1/2页)长安的圣旨要来了。
这个消息像一阵寒风,吹遍了整个齐州城。
所有人都很紧张。
齐王殿下在北方边境做下的一系列事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
虽然他们击退了突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但所有人都知道,齐王殿下的手段,绝对不容于朝堂。
一夜坑杀三万俘虏,更是骇人听闻。
在齐州百姓和士兵看来,这是为大唐边境死难的同胞报仇,是大快人心的壮举。
但在长安那些大人物眼中,这恐怕是动摇国本的残暴之举。
大家都在猜测,这次来的圣旨,会是什么内容。
是斥责?是罢免?还是更严重的,一杯毒酒,一条白绫?
齐州王府之内,气氛更是压抑。
自从殿下宣布闭关,所有事务都由郭嘉和白起两位大人主持。
下层的军官和官员们惴惴不安,几次三番想要探听两位大人的口风,但郭嘉和白起都讳莫如深,只是让他们各司其职,不必惊慌。
可他们怎么能不惊慌?
皇帝的怒火,谁能承受得起?
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皇帝的仪仗队,终于抵达了齐州城外。
然而,眼前的一幕,让所有出城迎接的齐州官员和将领都愣住了。
没有手持利刃、杀气腾腾的禁军。
没有押送囚犯的铁车。
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延绵数里的长长车队。
车队的最前方,是明黄色的龙旗和代表皇权的旌节。
后面跟着的,是一辆又一辆装得满满当当的大车。
车上盖着油布,但从缝隙中,能看到金灿灿的箱子,能看到一匹匹色彩斑斓的丝绸锦缎。
队伍的最后,甚至还有上百名宫女和内侍。
这哪里是问罪的队伍?
这分明是送赏赐的队伍!而且是最高规格的赏赐!
所有人都懵了。
……
齐州王府,正堂。
郭嘉和白起站在首位。
他们身后,是齐州所有文武官员。
前来宣旨的使者,是鸿胪寺卿裴矩。
这是一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狐狸,最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意。
他一进门,脸上就堆满了和煦的笑容。
“郭祭酒,白起将军,咱家来迟了,还望恕罪。”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完全不像一个代表皇帝的钦差大臣。
“裴大人一路辛苦。”郭嘉微微拱手,表情平淡。
白起站在一旁,面无表情,眼神像刀子一样,让裴矩背后微微发毛。
但他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很快就调整过来。
“不知齐王殿下何在?咱家奉陛下旨意,前来宣读圣旨,还请殿下接旨。”裴矩笑着问道。
“殿下偶感风寒,正在闭关静养,不便见客。”郭嘉回答。
“哦?殿下抱恙?”
裴矩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
“那真是太不巧了。陛下还特意嘱咐咱家,一定要亲眼看看殿下的风采呢。”
“不过无妨,殿下龙体要紧。既然如此,就由郭祭酒和白起将军代为接旨吧。”
他说着,从身后的侍从手中,接过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齐州众臣,接旨!”
裴矩高声唱喏,声音尖细,传遍了整个大堂。
郭嘉和白起对视一眼,带领身后众人,躬身下拜。
“臣等接旨。”
裴矩清了清嗓子,缓缓展开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之五子,齐王李佑,性本纯良,天资聪慧。此前或有行事乖张,乃少年心性所致,非其本心也。”
圣旨的开头,就让堂下跪着的一众官员们瞪大了眼睛。
这是……在为齐王殿下开脱?
“今突厥犯边,社稷蒙尘。齐王李佑,身负皇家血脉,深明大义,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
“率齐州之兵,不畏强敌,血战于野,斩敌数万,扬我大唐国威!”
“此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慰我边关万民之心,安我大唐北境之土!”
裴矩念到这里,语气激昂,仿佛他亲眼见证了那场血战。
堂下的军官们,一个个都挺起了胸膛。
他们的眼中,开始冒出兴奋的光芒。
陛下,认可了他们的功绩!
“齐王李佑,有此不世之功,朕心甚慰!特加封为‘镇北亲王’!食邑增加三千户!”
轰!
镇北亲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